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理性看待A股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现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财经评论员 肖玉航

  

  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现象均大量存在。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虽然有些是一种正常的辞职行为,但从目前所出现的案例来看,有些则需要引起投资人的警惕,由于A股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而言,具有诸多问题与市场欠规范的因素存在,因此对于A股上市公司此类现象而言,需要理性看待。

  研究发现,近年来,A股上市企业高管辞职可谓“潮起”明显。从轨迹情况来看,2013年11月的半个月内是个小高峰,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中,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3家A股上市公司的67名高管宣布辞职,平均每天就有超过4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离职,而此之前的10月30日,豫能控股从董事长到总经理的核心管理层发生集体变动,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均是一个不小的地震,而这一震荡配合11月上旬的高管辞职潮,可以说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现象表露明显。

  从今年情况来看,上市公司高管辞职情况依然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6月16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旭亮先生、公司副董事长黄冠志先生、公司董事梁金成先生、公司副总经理祝炳忠先生的书面辞职申请。2014年7月份,继总经理、财务总监、研发部门副总监等陆续离职后,上海家化又现离职潮。上海家化电商团队中20余名高管集体辞职,包括总经理王荔扬;而定增重组转型的上市公司林州重机在2014年8月公告中也显示:在宣布定增方案的同时,林州重机董事、独立董事等5名高管因个人原因宣布辞职等,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发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现象有增无减,而集体辞职的情况明显增多。

  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原因来看,笔者认为原因为经济人的逐利性、制度漏洞、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股权激励计划不完善和职业经理人的财务自由主义观念等密切相关。从近年上市公司所体现的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个人原因、价值观与战略分歧、遭遇瓶颈公司转型、套现脱身、掌门人缺点外显太盛、内部调整频繁,发展空间不足、为了家庭退出等,可以说各个公司高管辞职原因不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辞职情况,需要投资者区别对等,理性分析。

  对于个人原因、转型、发展空间不足、待遇等所产生的高管辞职,这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常的辞职行为,这是由于目前高管作为经济人的本性、行业因素与发展分歧等所产生的一个正常行为,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上,这种辞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负面影响作用并不大,对于投资者的股票标的而言,需要关注其后续发展,采取应对策略能够避免风险。

  对于一些出现的集体核心高管辞职、并购定增式的违规回避、包装企业上市后的兑现等需要引起投资人的高度警惕。比如在上市公司并购定增过程中,中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企业往往采取高估目标价格、采取画大饼的形式进行项目包装,这在近年光伏产业、电子制造领域等出现多起,如果出现总经理、独立董事等提前项目公布前辞职,则要当心这种并购定增所体现的未来产业转型包装失败、上市公司业绩大降、违规后的法律处罚等圈钱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高管大面积离职的公司应区别对待,有的公司目前业绩看起来不错,持有股份的高管离职说明其对当前的股价并不乐观;有的公司基本面很差,出现高管大面积离职,如果公司正进行重组,不排除是通过高管换血来激活公司的经营,这类公司反而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A股市场出现了多起的高管辞职现象,一些业绩优秀、品牌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公司,也出现了高管集体性辞职情况。比如家电行业、制造行业、食品行业等。这些企业有的是违规处罚前出现、有的是行业竞争明显而导致高管创业、有的是业绩大幅度下降、有的是为保障定向增发回避违规事项等。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高管辞职特别是高管集体辞职行为后面,有着行业与公司的大的风险隐匿,因此作为投资人而言,对于上市公司频繁的高管辞职现象需要引起警惕,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