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清代古村落 天下第一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雪莲

  

  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体建筑有主院13座,附院31座,窑洞258孔,房屋108间;附属建筑有1500米长的石板路,环绕主体建筑与之相互沟通,并配置了祠堂、学堂、药房、磨房、盐店、染坊、当铺、牌坊、庙宇乃至马圈、厕间等。可以说既是一个小山城,又是一个城堡式的迷宫,既是百姓人家,又汇总了许多商家店铺,各个大院、巷道之间,由造型不同的楼门、屏门、园门、耳门、偏门以及暗洞贯穿相联,形成了楼上楼、院中院、房套屋、门连门的奇异布局。它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经典版本。

  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向南的做法不同,体现了汾西地区民宅的特点。

  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师家沟以其不凡的魅力,被西安市国际遗产学术会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的评定,为山西争得了一份荣耀。

  在总体布局中有着防御特点,整个宅院除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外,还在各个院落间用较为隐蔽的踏道、侧门、隧道、甚至设在窑洞中的暗洞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