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关键时刻显威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袁庄矿依靠综采机械化战危机侧记

  “如果不是上马综采机械化,在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下,我们很难生存。”这是经济危机到来,恰逢上马综采的安徽淮北矿业袁庄矿干部职工的最深体会。

  综采的上马,不仅是袁庄矿圆了机械化开采梦,而且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根“救命稻草”。它,使企业在窘迫之中有了抗衡的资本;它,在关键时刻显现了威力。去年,该矿依靠综采机械化生产商品煤72.55万吨,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综采上马 储备力量

  

  2011年底,袁庄矿克服井筒小、巷道窄等诸多技术难题,叩响了上马综采机械化开采的“大门”,圆了50余年的综采梦,成为淮北矿业最后一个机械化开采的矿井。综采的上马,使该矿生产布局由原来的“三炮”变为“一综一炮一预备”,实现了由“人海战术”向“减人增效”的科技开采之路跨越。

  为尽快培育自己的综采队伍,该矿一方面“四处”求经,派人员到素有“综采第一矿”的朔里矿业学习综采技术,数月以后,综采队伍“雏形”显现,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着手培养综采拆除、安装队伍,通过“导师带徒、理论实践、现场传授”等培训方式,一支从“稚嫩”到“成熟”的综采“拆安”队伍逐步成立。目前,该支队伍不仅能满足本矿的综采拆除、安装需要,并“走出去”,到双龙公司、孙疃矿等兄弟矿井“打工”挣钱,为经济危机中的企业挣得了“一桶金”。

  

  “寒冬”面前 从容应对

  

  2012年下半年,煤炭“寒潮”袭来,经过一年多“历练”的袁庄矿综采机械化已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个“杀手锏”,可以从容面对煤炭“严冬”。

  2013年以来,该矿先后3次成建制调员到新区,企业减员近400余名。目前,在册人数仅1898名(提前完成2014年减人任务),人员总数降到了建矿历史最低点。经济危机以来,在人员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该矿依托综采机械化优势,矿井生产能力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2014年,淮北矿业下达给袁庄矿商品煤任务为65.6万吨,产量为历年之最。作为开采50多年的老矿井,要想在原先炮采的基础上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而且还是在人员总数和一线职工减少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但有了综采机械化的袁庄矿,这些困难得以有效解决。在去年生产商品煤72.5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下,今年前4个月又生产商品煤24.8万吨,超计划4万多吨。

  人员在减少,产量在增加,安全效果也越来越好,这是综采机械化给该矿带来的安全“福祉”。今年1月8日,袁庄矿迎来安全生产5周年,矿井实现最长安全周期,并受到淮北矿业的表彰。在该矿历史上,曾经依靠“人海战术”的炮采工艺、碰手碰脚的微轻伤事故经常发生,但现在依靠这种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的炮采工作面生产,已成为过去。

  

  保障有力 “绿色”畅行

  

  按照“一切工作让综采先行”的思路,该矿开辟了综采机械化生产“绿色通道”,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综采。该矿在材料供给、人员配备、设备保障、资金支持等诸多方面让综采“一路畅行”,确保综采工作面开足马力多出煤、出好煤。在人员配备上,针对综采区机电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从保运区抽调10多名“技术大拿”进行补充,以加强综采设备的维护管理。矿、区两级带班干部24小时坐镇综采工作面,现场指挥综采作业,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综采区能够较好地完成矿上下达的任务,离不开矿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保障。”前不久刚获得淮北矿业2013年度“劳模”称号、综采区区长李邓这样说。

  综采多出煤,运转是关键。在一年多的人机磨合中,综采区机电队摸索出“一看、二听、三摸、四量”的《综采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通过对综采电气设备的“看、听、摸、量”综合分析,从而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提出可靠的处理方案,以快速排除故障。去年以来,综采区没有因机械事故而造成综采生产的影响。2013年,综采区机电队被淮北矿业授予“青年突击队”称号。(陈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