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安才
领导领导,顾名思义,既要领,又要导。因而领导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在衣着上特别偏爱于豪华的紫服。他的左右侍从和文武官员们为了讨好他,也纷纷以穿紫服为荣。“一国尽紫服”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暴涨,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感到很忧虑,想纠正这种不好的风气,便问策于管仲,管仲告诉他:“《诗经》有言:‘不躬不亲,庶民不言’。我听说,大王尝一下味道,臣子们便会大吃大喝;大王偏爱的衣服,臣子便会竞相穿戴。现在你吃的是桂花调制的汤,穿的是纯紫色的衣服,冬天穿白狐狸皮做的皮袄,这是群臣奢侈的原因。你如果想惩治奢侈之风,为什么不从自己禁起来?”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劝告,便改穿纯布衣服,戴普通白帽,不到一年时间,齐国的奢侈之风便刹住了。
由此可见,导向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无论是赴地方考察调研,还是出国访问,他都亲自审定方案,要求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办。考察调研中,不封路、不封园,不清场闭馆、不过度警卫,减少陪同人员,考察点不作布置,看穷苦地,吃家常菜,住普通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对群众生活念兹在兹。提倡说真话、道实情,倡导短、实、新文风,讲话直面问题、语言质朴、贴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政治局常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说到做到,给全党树立了榜样,给全国人民以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最好的导向。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却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中纪委网站披露,截至2014年4月30日,全国已处理违反八项规定官员近4.8万人,其中省部级2人。十八大后,全国共有27名部级官员被查。仅5月份全国就有361人违反“八项规定”而被曝光。
习近平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作重要讲话时指出:“在惩治腐败问题上,中央态度坚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管是谁、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就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坚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坚决不碰“带电的高压线”的同时,还要争取像焦裕禄跑遍兰考1600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孔繁森在茫茫雪域跋涉80000多公里苦思发展之策,杨善洲用20多年造就莽莽林海惠及群众的言行导向一样,自觉为群众当好榜样,做好“领”和“导”的工作,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