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锋 律师
6月4日,贵州贵阳市应急办发布强降雨雷电灾害预警,并统计出贵阳市易积水低洼路段和水淹点,周边住户、过往车辆和行人在暴雨来临时要注意安全,尽量绕行。(6月5日《贵阳晚报》)
暴雨无情,积水危险。各地接连发生行人被城市道路中的积水夺去生命的事件,让人痛心疾首。在生命的教训面前,政府有关部门绘制这样一幅“积水地图”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积水地图”是一幅警示图,是一幅安全图,能够指导民众履行自我注意义务,规避风险,彰显了政府的责任心。
笔者以为,接下来,贵阳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发展完善“积水地图”,使其全面、科学、准确、实用,并具备三种扩展功能。
其一,常态服务功能。贵阳有关部门应该对暴雨积水风险点位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划分风险级别,在“积水地图”上予以详尽标注。这些信息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随着暴雨的雨量变化、现场的水位变化以及危险评估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积水地图”还可以借鉴网络地图的模式,添加缩放功能,用户既可以看概览图,也可以查看某一区域、某一路段的情况,甚至可以直接查看每一个立交桥、涵洞的积水情况。“积水地图”应该具有方便性,民众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介可以随时查看。
其二,现场警示保护和调度功能。实用性是“积水地图”的最大价值所在。“积水地图”应该与积水风险点位现场的信息相呼应,给民众防雨防涝提供明确直接具体的帮助,给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参考。比如,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积水地图”的动态信息合理及时地向某积水点调度对应的人员和设备,可以对个别严重积水区域进行临时管制,可以参照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多发地段”提示信息,在暴雨积水风险点位设置“易发生严重积水区域”的提示信息,可以在暴雨来临之前或下暴雨的过程中,利用车载电台、手机短信、网络、电视、路边显示屏等媒介及时向民众提供积水风险点位的风险警示信息和合理的出行、绕行指导信息,让民众心中有数。
其三,督导排水设施升级改造功能。其实,“积水地图”的存在是城市的一种尴尬,如果“积水地图”的功能越强大,那么,城市排水设施的欠账就越多,如果“积水地图”的效力越持久,那么,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滞后期就越长。从理论上讲,一座排水设施设计合理的城市是不应该有“积水地图”的。所以,“积水地图”对城市也是一种督导——“积水地图”只能是一种短期的权宜之计,城市应该对“积水地图”上的风险点位有的放矢地进行全面科学整治,逐步消除这些风险点位,改良城市排水设施,使其能够最大限度抵御规律之内的暴雨侵袭。当“积水地图”的功能彻底失效之时,便是城市的排水功能过关之时。
笔者以为,不仅贵阳,其他城市尤其是容易“看海”的城市,都应该认真领悟“积水地图”的启示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