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作为一个与居民,或者是政府以及各个领域息息相关的一个产品或者是服务,它在提升我们整个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也是比较显著的。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现在也接近50%,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费便利,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 何伟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对于咱们这个通讯行业来说密集出台国务院文件是比较少的,但去年国务院就出台了两个文件,包括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还有就是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从这两个文件来看,一方面是从完成基础设施的角度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的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再次强调了要把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加以推进。我们近期在持续地跟踪这两个方面战略的落地以及政策的推进情况。本文从两个方面介绍近期的进展。
首先我们看到,在宽带战略的推动下,整个宽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固定宽带去年取得了一个显著的进展,整个固网宽带用户达到了1.89亿,普及率达到了13.9%。我们持续跟踪了好几年,我们和OECD国家相比,实际上我们出现了一个连续5年的差距在缩小的趋势,超过了全球平均普及率的水平,这是一个总体的发展情况。从具体用户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下面大的趋势。随着宽带的发展,网络高带宽的比例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在两年前还主要是2M为主流的带宽用户,前年我们开始实施工信部的宽带工程以后,把4M作为一个主流的用户产品推出以后,我们看到整个的比例在提升。2012年底,4M的用户比例大概接近60%,到去年已经到了80%,4G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主流。到今年年底,2M以下的宽带产品基本上会消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的浪潮,未来8M的速率也会慢慢地在逐步增加。预计到2015年按照宽带中国战略的考虑,可能在8M到20M这个区间的用户还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整个固网宽带的一个变化。
要达到20M较高带宽的速率,仅靠现在DSL的方式实际上还是比较困难的。光纤宽带是我们推动宽带中国战略一个重要的措施和方向。整个光纤宽带呈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到2013年底,整个光纤用户超过了4000万户,在整个宽带用户当中的比例也达到了21.7%。有意思的是,我们和OECD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整个中国的水平已经在前列,反倒是欧盟一些传统的通信强国,他们光纤发展的水平相对比较滞后。这也是我们后发优势的体现。我们跟欧盟也做过一些持续的跟踪和交流。欧洲传统上是基于铜线的通信网络比较发达,铜线质量也相对比较好。要达到20M甚至是30M的速率,在现有的铜线基础上改造升级可以达到这样的运营水平。从整个运营的角度来说,它发展光纤宽带的动力实际上是不足的,再加上它的一些相应的监管措施的影响,导致了整个欧盟国家光纤宽带的发展比较慢。日韩和中国这样一些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在光纤宽带这方面呈现出一个加速发展的态势。
关于无线宽带也呈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3G的部分,我们整个进入了加速增长期。到2013年底,整个3G的用户已经超过4亿,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也超过了30%,达到32.7%,呈现一个加速增长的态势。在4G发放以后,预计到2014年4G用户这个部分也要到6000万到8000万这样一个规模,这部分也是发展比较快。此外,Wi-Fi热点这一部分大概有500多万,这部分现在也是作为我们4G无线宽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也是存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态势。
从整个分析来看,速率这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得到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看看实际的速率。这里有两个方面不同的测速方法。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机构上发布的,包括Speedtest、Akama一些国外的机构也发布了一些测速的方法,可能差异比较大,结果不一定直接可比。但是我们从相对的一个排名来看,中国速率还是处于一个全球的中游水平。Speedtest测速中国在40多位,Akama测速大概在70多位。我们院从去年开始也定期地发布这样一些测速的数据。我们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到2013年下半年平均的速率大概是3.53M,比上半年提升了20%。我们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是3.7M,作为一个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个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除了刚才介绍的通讯基础设施这一部分,互联网的一些应用基础设施也取得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整个应用服务的繁荣。从整个大的网络架构来看,我们以前只有三个互联网骨干的直联点,这个长期以来是业内容易引起诟病的地方,导致了网间的互联互通不畅这样一个情况。去年我们宽带中国战略发布以后,9月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新增了7个直联点,现在全国的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已经达到了10个,能力大大增强。到2013年底,国内的网间互联带宽达到了1652G,增长非常快。从国际出口来看,现在的三个国际出入口的带宽达到了3400G,年增长率接近80%,在全球也排名第六。
未来支撑应用的发展,未来IDC、CDN这样一些基础性的设施也是为了流量的提升,IDC的建设也进入高潮。去年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大概IDC的机房面积就增长了24%,增长比较快的。此外,为了把这些应用推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去年在增加网络,一些专业的CDN服务公司去年的增长保持在40%左右,包括像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等也在纷纷投建自建的CDN的商业设施。整个规模在1000G到数百G不等,这个也是加速的发展。
我们再看看总体的情况。宽带中国战略虽然是去年8月份才发,但是从里面提到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来看,2013年底是它的第一阶段的截止点。我们前一段时间也做了一些评估,发现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在2013年底,城市的目标不是很理想,农村的比例包括普及率情况反倒是相对比较理想。这里面有一些原因。城市这一部分,因为当时提到的2013年底20M的接入能力要达到80%,这个目标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在现有的铜线基础上要达到20M,技术上很难做得到,都要做光纤化的改造。这一部分的整个进程是相对比较缓慢的,导致了城市的目标没有完成。而农村因为没有这种带宽的要求,只要保证通,通了一个村目标就实现了,这反倒提前实现了。如果单纯从目标的数量上来看,城市是相对滞后一点,农村可能相对快一点。但从背后的能力来看,还是城市的能力提高得比农村快很多。
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信息消费方面,包括我们在上面的一些应用服务,或者是一些智能终端产品不断的丰富和推出,整个信息消费也成为了全国消费市场重要的增长力量。我们做了一个测算,这里面信息消费的一个总体规模到2013年底已经突破了2.2万亿,增速大概是28%。这里面服务消费,比如说我们的语音、数据流的消费或者是内容消费超过了1万亿,增速大概在19.5%。而信息产品的增速是在1.2万亿,同比增长了35%。这里面主要的增长动力有点差异,在信息服务这里面主要是数据流量,实际上是现在主要的一个增长引擎,数据流量部分的增长是很快的部分。像语音这样一些消费增长很缓慢,甚至于有的部分是负增长。信息产品这一部分由于智能终端的带领,实际上增速远超过我们服务性的消费,增长量达到了35%,这是我们看到的信息消费。除了直接的信息服务或者是信息产品消费以外,像电子商务平台或者是云平台这样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对于整个社会消费的带动作用其实也是非常快的。比如,像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一个交易规模已经了超过了10万亿,这也是形成一个新的消费的动力,这是整体的规模。
从2013年来看,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它的用户结构呈现一个快速升级,这也是为信息消费的市场增加了活力。如果只是我们的语音消费,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在基于数据流量或者是基于互联网上这样一些应用性的消费,是它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种宽带用户比例的提高以及像3G这种无线宽带用户的渗透率的增加,用户结构呈现出升级,同时用户的基础也出现扩大。随着产品不断的创新,单纯的来看是一个更加直接的动力,比如说像互联网的手机终端产品,一是总的数量在加速增加,另外一方面,像这种存量市场的换机也是导致快速增长的部分。像平板电脑去年的增速同比超过了60%,这个增长是最直接的一个部分。此外,像一些新兴的产品,比如可穿戴的一些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创新型的产品,这也为我们未来信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日渐丰富的创新,这也是一个增长的动力。移动应用的渗透也为未来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信息消费的巨大潜力空间。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包括像我们的移动电商,移动的视频应用也在加速发展。我们之前引用了阿里、淘宝的数据,发现手机购物的比例其实也是在整个购物里面比例成倍地在增长。
信息消费其实是整个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日益的突出。一个方面体现在对经济增长或者是防通胀方面的作用,这些数据里面反映出来一些比较突出的贡献。比如说在增长方面,信息消费的规模基本上占到了去年GDP增长的0.75%。如果和同期7.8%的增速相比的话,大概接近10%。如果考虑到对产业上下游的关联带动效应,向其他部门的新增产出带动作用大概也会超过1.14万亿。我们的一些终端,包括一些服务的资费,在整个物价上扬过程当中是持续下降,对于平抑物价的作用也在显现。前期包括我们的资费和终端价格的变化,和我们整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做过一些定量的研究。据我们的一个初步估算,大概2013年信息消费通货紧缩的贡献率大概达到5.3%,抑制通胀的作用也在开始显现。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通过需求的引领,让资金、技术、人才都在向更高的产业转移。2013年整个对信息消费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新增产出的贡献分别达到了144亿、9185亿和6925亿。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增产出的带动作用上,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带动关联更为突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在加速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扩散政策效应也是相对比较显著。比如,我们现在这种智能制造、网络化生产、协同研发这样一些新的模式,其实也是在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层次和促进整个国家的创新。我们做过一个评估,2013年在增量部分达到了38%,也就是达到了1/3的这么一个水平,整个贡献还是比较显著的。
信息消费作为一个与居民,或者是政府以及各个领域息息相关的一个产品或者是服务,它在提升我们整个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也是比较显著的。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现在也接近50%,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费便利,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它对于新增就业方面的贡献,我们也做过一些测算,大概是直接的有130万新增的就业岗位,间接的话有300多万。所以,信息消费对于整个提升社会消费层次和质量的作用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