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周要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食药监总局:

  禁止销售“后悔药” “绝情丹”“忘情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9日发布关于消费者避免购买“后悔药”“绝情丹”的提示。

  近期,有媒体曝光一些商家在网络上销售名为“后悔药”、“绝情丹”、“忘情水”等多种产品。此类产品标签上标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虽标示为“药”,但声称实际为糖果,且大多未标示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

  据调查,此类产品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大多标签标识不规范,或标示虚假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号,有些甚至为“三无”产品,有些宣称疾病治疗功能,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类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误导消费者。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并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同时,加强网络巡查,发现违法行为一律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购买使用此类产品,以免上当受骗,给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失。如发现销售类似产品行为,请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我们将及时开展调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市拟实行

  婴幼儿配方奶粉

  药店独家销售  

  日前,市食药监局局长张志宽在向市人大汇报本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时透露,本市将逐步实现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完全进药店销售。

  据张志宽介绍,目前药店还不能算是本市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的主渠道,全市试点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药店有207家,商店超市便利店等其他销售终端有1957家。而今后,婴幼儿配方奶粉将逐步实现完全进药店销售,以便对这种特殊食品的安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保障婴幼儿健康。

  据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渠道的统一规范有两个重要前提条件,首先是本市药店布局基本完善和管理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市共有5300多家药店,基本实现药品销售覆盖街乡社区,但药店目前的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有些药店还存在兼营百货、零食的现象,今后要进一步规范,确保药店专营药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等特殊监管的食品、保健品。

  第二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监测体系也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重新核定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名单,北京市将密切关注并严格执行国家核定名单,确保今后进入药店销售的一定是国家认定的合格产品。

  对于市民关心的本市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生产进展情况,张志宽说,三元集团石家庄厂已经研发生产出了婴幼儿配方奶粉,正准备送交国家食药监总局审定。北京三元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建设刚刚启动,市食药监局将严格标准,要求三元加快相应的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预计两年后本市自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有望面世。

  

  食药监总局:

  今夏严查预包装食品和凉菜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5月16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夏秋季食品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针对夏秋季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食品经营领域中毒事件易发、高发的特征,加强食品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排查食物中毒风险隐患,防范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在全面检查行政区域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食物中毒隐患的排查和问题整改。对学校食堂、工地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的检查情况,应及时通报当地教育、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督促集体食堂开办者切实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整改;对旅游景点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检查情况应及时通报当地旅游部门,发挥其行业管理作用。

  《通知》指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总局2014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将乳制品等预包装食品及餐饮业自制的凉拌菜等作为重点品种,强化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微生物、山梨酸等防腐剂、非法添加物等项目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提高抽检监测频次,增加抽检监测数量,强化对抽检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问题产品的核查处置。

  《通知》强调,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集中执法力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经营领域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排查出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经营单位,要坚决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依法责令企业停止经营,并对整改结果及时进行复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