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食品安全再发力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 程橙 报道

  

  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会议决定,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

  在修订草案的讨论中,李克强强调,侵害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太低,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很多违法分子只付出了很低的成本,因此,要通过修法,给予违法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要让违法分子承受付不起的代价,让失职、渎职的人员受到躲不掉的惩处。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生活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了个人失灵、企业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和监管失灵的现象,基于此,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社会的监管、健全市场规范等成为修法的重点。此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在惩处力度和监管层面上都有了更为严厉的、完整的体系,这将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完善食品溯源体系

  

  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国家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2009年出台的,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修订《食品安全法》便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据了解,早在2013年5月,国务院就将《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由食药总局牵头修订。

  2013年10月,食药总局向国务院报送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当月底,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意见。今年5月14日,在国务院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修订草案》着重在4方面做了完善,首先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

  目前,我国食品种类繁多,来源产地广袤,无论是生产加工商还是种植养殖中心、销售商都极为繁多,供应链中的环节也随之变得复杂。基于此,食品的溯源也就显得相对繁琐,实施起来相对更为困难。可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食品溯源又显得迫在眉睫。

  在食品生产过程巡查监督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查清原材料的情况,这就使得食品生产过程监督行为受阻。明确建立各种原材料及加工成品的可追溯制度,对食品的监管和排查都将有利,使食品的加工过程透明化,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清楚明白食品是怎样来的,其安全性也就能得到保证。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些食品实行了食物溯源的举措,食物上贴有二维码,在餐桌上可以扫描二维码查看食品是在哪个地方种植、什么产地生产的,成熟时间,是否使用了化肥农药,在哪里加工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如此一来,食品变得透明化,消费者也就可以放心地食用。

  这样的溯源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小范围内,此次《修订草案》可谓是对症下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问题,提出实行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完善食品的追溯制度,让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在5月12日于北京举行的“中法食品安全研讨会”中,中法双方就对各自在食品安全关键点和可追溯上的经验做了交流。目前法国食品的溯源涵盖整个食品供应链从农场养殖羊市场销售的过程,而中国的溯源却显得稚嫩,借鉴国外有效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完善食品溯源体系,这对食品安全有极大的保障。

  国家加大力度对食品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管,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题责任,无疑令消费者喜出望外。完善食品的溯源、监管的层面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制度也将迎来最严、最重的惩处力度。

  

  给违法行为最严厉的惩处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第二个着重完善的方面就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分子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

  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中也表示,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之后,一些违法食品商家只付出了较小的代价,所以要制定最严格的的惩处制度。制定让违法分子承受不起到的代价,那么违法的行为也就会随之减少。

  可以看到,近些年来,常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问题暴露之后,食品生产、加工或销售的企业,受到的惩罚代价其实并不大,高额的利润与能够承受的代价,就会导致企业为了利润铤而走险,置消费者的健康安危和道德诚信于不顾。

  《修订草案》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提出对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罚款额度由原来的5至10倍罚款提高到15至30倍。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

  此《修订草案》表明了国家对违法分子的惩治力度和决心,一旦触碰到红线,便将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能对企业的违法倾向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让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不敢轻易实施。

  此前有媒体指出,目前已经首先成立了食药监总局,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对食品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和食品进出口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而公安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

  每个部门拥有各自明确的智能,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的监管都有涉及,消费者们对此都连连叫好。在地方政府方面,责任也有进一步的明晰。据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业行政、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乡镇或者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食品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们担惊受怕,舌尖上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奶制品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令广大百姓难以对食品再产生安全感。从《草案修订》的内容来看,国家对食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治理决心,将实施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打击力度,法律的严格将把违法行为扼杀,让消费者对食品放心。

  事实上,《修订草案》一出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也确实得到了一些缓解。生活在成都的何先生表示,在看到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之后,内心便轻松了不少,同时他也希望,以后的市场上出现的食品都是足够安全的,这样就可以不用对食品担惊受怕了。

  

  集中各界力量 监督食品安全

  

  《修订草案》还指出,要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增设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要求。据了解,目前国家卫计委正在研究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积极争取成立国家级食品安全标准中心。

  在长期的食品安全监管中,监管部门需要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要重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如此认为。

  风险监测在食品安全中是尤为重要的,不能等出现问题之后再惩处,尽量在食品的源头和制作加工过程中就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才能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作保障。

  此外,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这也是《修订草案》着重强调的方面之一。

  把社会各界的力量都集中起来,让食品接受各界人士的监督,这对保证食品安全也有一定作用。国家政府的监督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让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参与到监管中来,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都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监督的力量也将随之大为增加。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曾向媒体表示,行业协会应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并应该产生合作的效应。相较于消费者,行业协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他认为,基于目前的情况,食品安全的标准,受技术手段、国际环境和目前居民事物摄入多样化等因素影响,应该不断往前发展和提高。

  中央财经大学食品药品法研究中心主任高秦伟曾对媒体表示,此次修法的目标是解决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中,个人失灵、企业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和监管失灵等多重失灵的现象。因此,如何改变个人消费方式,加强企业自律,健全市场法则,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丰富政府的监管手段等都成为此次修订草案的重点。

  《修订草案》的公布,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安全是我们最为希望的,尤其是我们每天都需要食用的食品,其安全性更受关注和期盼。《修订草案》体现出的保障食品安全和惩治违法行为额力度令消费者为之一振,但是其具体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在法律制定之后,如何贯彻落实也是值得思考的方面,只有当法律额条款真的贯彻实施了之后,法律所拥有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基于此,法律出台后的执行和条例亦十分重要,甚至决定了法案的实际效果。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中很难做到无缝对接,经常出现各部门职责不清的情况,在现阶段体制下也难以避免,而这也不是一部食品安全法可以解决的,如何真正厘清责任与权力,从制度上进行完善,这也是值得思考的。”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锡锌曾向媒体表示。

  

  强化食品安全的机遇

  

  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逐步加强,用于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的各种仪器也将迎来发展机会。尤其是国产的检测仪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了解,目前我国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高端仪器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价格高、维修耗费大等条件让国内采购方承受巨大压力,而如果有针对国内市场的国产检测仪,对生产商和采购商来说都是有利的。

  检测仪的市场在近年来不断扩大,当食品安全被提高到另一个高度时,其所需的仪器也会随之增长,在前景和市场的吸引下,或将激励检测仪的技术有所突破,从而让国产食品安全检测仪行业得以发展壮大,这是国产检测仪发展难得的机遇。

  其次,检测服务市场也将随之扩大,要确定食品是否安全,不仅需要食品安全检测仪,也需要专门的团队为其服务,操作机器、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等。我国的食品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如果这些食品都需要检测的话,其市场无疑是巨大的,让越来越多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行业中来,这就为检测机构提供了发展机会。

  另外,《修订草案》的公布,与之相关的概念股也迎来投资机会。有分析师指出,作为食品源头的农业板块,有机的、安全的、绿色的企业或将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在食品得到严格把关之后,食品的安全系数也将大为提高,而之前信用大跌的国内乳制品的质量也将得到保证,这方面的股票或将有一定的关注度。

  《修订草案》加大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并增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这也将为一些行业或概念股提供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