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刚 本报记者 何沙洲
说起在康奈鞋业(宿州)有限公司生产生活的感受,年轻的代多梅话语滔滔。
代多梅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刚在企业今年的公开竞聘中胜出——担任制帮车间副主任一职。
记者在这家公司见到代多梅时,她正脚步匆匆地在车间里忙活着。
在和代多梅的交谈过程中,记者看到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也曾黯然神伤,甚至想要放弃这份她所热爱的工作。
在代多梅刚到康奈鞋业(宿州)有限公司工作的时候,这家企业也才在宿州落户不久,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就拿饮食习惯来说吧,因为我是合肥人,以前一直在温州务工,习惯了清淡的口味。但宿州地域偏北,以面食为主,并且烧菜的口味较重,我一时还适应不了。”代多梅说。
比起生活上的不适应,心里的犹豫才是困扰她的最重要因素——自己只身一人在异乡打拼,对家人的思念、对孩子的牵挂无时无刻不使她备受煎熬。
“我是外地人,如果把家人都带到这边,我们以后的住房问题和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能无法得到保障。无奈之下,我考虑过选择放弃这份工作。”提及那段往事,还是不难看出代多梅的焦虑。
代多梅的这种焦虑,其实也是康奈鞋业(宿州)有限公司一直以来极为关注的。如何让外来员工“身在企业”之后,真正做到“心在企业”?
对此,这家企业经过认真分析,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与代多梅相似的感受,是存在于外来员工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针对员工反映的饮食、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公司领导一方面积极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则迅速着手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一边加快完善员工生活区各类基础设施,一边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为员工争取最大的政策优惠。
“现在真的是没得说了!公司不仅为我们改善了伙食,申请了便宜的安置房,而且还承诺会帮助我们解决孩子将来的上学问题。知道这边的情况后,我老公正准备带着孩子也到我们厂来呢!”代多梅这名5岁孩子的妈妈脸上再次绽放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