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走在科技兴矿最前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淮北矿业拔尖人才、袁庄矿掘进副总胡开芹

  他,言谈徐急有致,举止儒雅沉稳,时常还带有一种迷人的微笑。

  他,走在袁庄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最前沿。

  他就是淮北矿业拔尖人才,现袁庄矿掘进副总胡开芹。

  1990年,22岁的胡开芹怀着青春梦想,从徐州煤校毕业分配来到袁庄矿。井下的摸爬滚打,工作面的艰辛劳动使他逐渐成长起来,也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支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采区领导的他,感到当时工作面4—5排管理方式有些繁琐落后,通过他的科学观察,完全可以改为3—4排管理。对此,有人发出质疑,“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怎么能改动,简化管理如果出现顶板事故怎么办?”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坚持实施自己的想法。一个班过去、一周过去、一个月过去,工作面顶板始终安然无恙,且突破单面月产原煤3万吨的纪录。职工们怀疑的眼神变成了赞许的感叹:还是胡区长有眼光,现在我们的劳动一下子减轻多了,工资收入也高了。这一历史性的工作面管理革新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仅为矿节约材料费就上千万元。

  本世纪初,袁庄矿面临资源枯竭,矿井向何处去?在全矿干部职工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按照图纸设计,32煤层采完,下面将无工作面接替。2005年,胡开芹由采区区长调任地测科科长,接过了矿井在6煤层找煤的重任。由于袁庄矿井塌陷区范围大,地面不具备打钻条件且技术跟不上。在他的建议下,利用井下现有的巷道打钻探煤,这样打钻到达6煤层只有60—100米的距离,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节约了成本。经过不懈钻探,3年以后,基本上掌握了6煤层的赋存规律、储量分布等。2007年,一份《袁庄煤矿6煤层北翼采区地质报告》呈报到淮北矿业。不久就传来袁庄矿即将开采6煤层的好消息,胡开芹又投入到矿上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准备工作中。由于他解决了大倾角掘进问题,优化设计,简化系统,2011年,该矿第一个综采工作面比计划提前半年施工完成,当年底Ⅳ62采区首采面6210综采工作面传来综采机欢快的割煤声,袁庄矿又有了新的希望。

  在袁庄矿的边界,有一个相连的沈庄煤矿,早几年前就已经破产封井。而沈庄煤田高于袁庄矿,一旦矿井相连处的隔水煤柱被破坏,可能造成袁庄矿矿井水灾。为了防水安全,有人提出注浆帷幕隔水,但这需要打上几十个孔,填上万吨水泥,成本太高。尤其是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拿出这么一笔钱。胡开芹建议先打孔观察,看看两矿交界处压实情况,这一建议得到专家组的认可。通过打钻,发现采空区压实较为理想,他又提出设点观测水情代替注浆帷幕隔水。理由是两矿交界处压实较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溃水,而设点观测,可以时刻掌握水位变化情况,一旦有危险,就立即撤人,完全来得及。设点观测2年多来,防水安全得到保障,也为企业节省资金3000万元。

  2012年8月,该矿综采工作面出水,涌水量最大为100m3/h,总出水量为1.5万立方米,在矿史上罕见。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得知,此次出水水源为顶板砂岩离层水,水体高度为55至100米,充水通道为断层裂隙。工作面治水成功后,为把顶板断层水释放干净,矿上请来中煤三建前来打孔放水。但在打孔过程中出现钻打不进去现象。一查,原因是过采空区卡钻。问题反映到时任掘进副总的胡开芹处,胡总与外委队共同研究,采用“跟管钻进”法解决了过采空区的难题,使得顶板1万多立方米离层水顺利放出,解除了水患威胁。综采机又能安全地向前推进,中煤三建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对胡总说:“谢谢你也教给我们一项新技术。”

  胡开芹还创新了“老塘水带压排放”,全矿每年带压安全排放老塘水3万多方;主持完成了袁庄矿一水平井底车场充填、注浆加固治理,彻底解决了困扰该矿多年的主副井井筒沉降与破裂问题;联合高校完成了井下三水平泵房围岩综合治理项目、Ⅳ2专用回风道的修复加固方案设计及3128村庄下回采课题;倡导施行“掘进后运机械化”,掘进单进提高一倍,并创下该矿2000米以上炮掘岩巷施工历史最好水平。

  在科技兴矿的道路上,胡开芹付出了青春、热情、智慧,也收获了荣誉。2010年、2012年分别被淮北矿业授予“集团公司拔尖人才”和“集团公司拔尖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2年还被淮北矿业评为“劳动模范”;2013年,在矿第五届人才工作暨科技大会上,获“袁庄矿拔尖管理人才”称号。(刘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