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爽 花旗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博士
现在中国的就业市场正进入了一个结构性变化的时期。今年前9个月,即使在经济增长下滑的情况下,新增就业达到了1066万,比去年同期还要多,说明现在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当然给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一个宏观调控的合理区间的问题,就业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而且现在因为没有大家公认的失业率,但是有一个调查失业率,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李总理提到要让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经济增长达到7.2%。所以,就业在政府决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长远来说经济潜在的增长当中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中国现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出现了劳动力的短缺,这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比例——100个求职者对应108个职位,而且短缺在东部、中部、西部都出现了,而且西部特别严重。以前西部是劳动力相对富余的地区,现在也成为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我们对中小企业、跨国企业的调查中也显示了市场是错配的,当中有一部分大学生是找不着工作的,因为,职位不够。前瞻地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减少,劳动力人口下降,这说明以后劳动力会更加紧张,而且中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根据人民银行的测算要高出很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解决就业的源泉。
最后要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结构性的劳动力的一个就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直接涉及到通过发展非公有经济来推动就业问题的解决;另外,通过教育,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第三,提供一个更公平的环境,而且鼓励创业。特别强调的是刚才提到的现在实际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以前创造一定要有一定的职位,一定有8%的增长率解决就业问题,以后劳动力越来越成为一个稀缺产品,劳动力以后会越来越不够;这样怎么有效地利用我们人口红利中残余的红利,实现有效的就业,这对中国经济增长从供给方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的特别是关注的对大学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题,怎么让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社会服务均等化,鼓励他们从农村流到城市,能够进一步让这些人口红利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