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东胡集人大
围绕发展献良策办实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江苏涟水县东胡集人大牢记“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牢把握行为准则和坐标,破除“人大人大,尽谈空话”的旧观念,扑下身子接地气,关注民生常献计,围绕发展办实事。

  认真学习勤“充电”。注重学习人大知识、科学知识、本职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镇人大代表、胡南村党总支书李春华,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人大知识,并学以致用,注重实践。他承包100多亩农田,由于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今年水稻平均亩产达1300斤以上。李春华还发挥本地杨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创办了6家板厂,用工210人,每年获劳务收入180多万元。镇人大代表、花园村总支书记程如明,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知识后,牵头组建了木材加工合作社,吸引花园及周边农民发展32家板厂,业主们“抱团”闯市场,效益大增长,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获利500多万元。吸收1350名留守农民就近就业,每年获劳务收入1.4亿元。

  围绕发展勤献计。该镇人大围绕经济发展主旋律,经常向党委、政府提建议、献良策。经过考察调研,代表们认识到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县乡和乡村道路较窄,尤其是胡鲁路影响凸显,导致项目难引进,物流不畅通。找出问题的症结后,人大代表联名提建议,请求上级立项拓宽胡鲁路,加之新任党政领导努力争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立项,投资2000多万元的胡鲁路即将启动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该镇人大还撰写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集中区、创业点建设的调研报告,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启动了工业西区建设,建成9个村级创业点。

  招商创业勤奉献。该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积极投身招商创业,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作贡献。县人大代表、镇长高正飞经过调研、写出《关于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考》一文,在2013年6月3日《涟水快报》发表,同时一马当先,带头招商引资,经过不懈努力,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儿童用品项目,落户工业西区;通过电函联系,淮安快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荫民回报桑梓,决定投资2.85亿元,种植1000亩牧场,饲养2000头奶牛,开发3000亩鱼塘。人大主席杨立彬整天跑招商、抓创业,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一品香”食品项目,落户工业西区。裕翔工艺、博铭箱包、万盛床垫、永达制衣等招商创业项目也相继上马。县人大代表、小埝村党总支书记薛亚自家开超市、办预制厂,还动员一个哥哥创办洗浴中心,一个叔叔创办木材加工厂,一个弟弟创办红木工艺品厂,今年实现转型升级,投资200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添置了先进设备。他还把村创业点搞得风生水起,上马华宏木业、永达制衣、加刚板厂、红木工艺、海涟猪业等项目。“海涟猪业”将投资过亿元,建成32幢标准化猪舍以及屠宰生产线和冷库,形成产销供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建成高效农业亮点项目和旗舰型农业龙头企业。

  心系民生勤务实。东胡集镇人大还心系民生,关爱百姓,多办实事。公交车在医院门口停放调头、载客,既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通过人大代表联名提议,终于获得立项,投资100多万元的公交车站已在原拖拉机原址施工。为取缔马路市场,人大代表向党委政府建议建设农贸市场,获批后现已开工筹建。四斗河桥破损严重,险象环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人大代表多次向上级提议修建,县交通运输局从谏如流,立项修建,10月份已竣工。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年龄偏大,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的实际,镇人大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经常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邀请县农委的农技专家,抽调镇农技站人员到全镇巡回宣讲三麦、水稻、油菜等种植知识,指导追肥除草、防病治虫,推广种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陈裕 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