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供给端的改革
也需协同推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出来后,我也跟海外投资者进行了比较多的交流,我觉得它对全球的投资者重新认识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我在研究中国经济时感觉它的复杂性,不光我们现在五个不同的进程在发生,包括发展经济学相关的,跟转型经济学,我们市场化、工业化,我们讨论的是刘易斯拐点,这是在美国50年代就提出的研究发展两元经济,我们现在才刚刚到这个地步。所以,这么多不同的经济学分支联系在一起,我们面临这么多的问题,但是目前确实西方经济学——最主流的经济学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非常欠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新供给研究会其实可以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

  关于新供给在主流的经济学当中,对于技术进步很忽略,但是我们恰恰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最关键的发展期,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让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触发了新一轮的改革潮。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共有300多个改革措施,很多方面都很有远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出来后,我也跟海外投资者进行了比较多的交流,我觉得它对全球的投资者重新认识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从今天的股市上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海外的资金现在都感觉到中国股市经过这几年的低迷,现在重新考虑中国是不是今后会出现一个新一轮的经济起飞。改革决心这么大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光是国内的投资者,各界人士,包括海外的投资者都看到中国最高决策层新一届领导人对改革的决心,很多改革的措施就是在供给端怎么使经济供给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非常超过预期,包括财政改革我们预期都很强烈了,把财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做了很好地论述,大家觉得这些方面肯定很关键。真正超过预期的一个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提到30%的分红,包括提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改变国企独大,关键是提混合所有制,淡化国企和非国企的区别,怎样使公司的治理结构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核心的、很关键的。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最近虽然利润率还是不错的,其实表现得要比非公有企业好,但是这里面备受诟病的就是利用垄断优势。我们看到资金优势,资金的倾斜,各种各样的政策,都是对国企经济。但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亏损也是不断地在增加,这是一个矛盾。

  在这个情况下,国企改革其实是供给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看到要打破国企的垄断,淡化国企作用,主要还是要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但它最核心的是在市场中。上海自贸区强调更多的是一个国民待遇,不光是国内。我们现在谈到的TPP谈判,国外公司、国内公司国民待遇,其实国内的国民待遇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国企的改革是超出我的预期。

  还有一个是对农村土地制度。城镇化谈了很多,新供给研究者做了很多城镇化的研究,但是对土地制度怎么突破,这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进展。关于城镇建设用地,我们看到其实还有农民的宅基地,现在具体说还是有些争议。当时的解读宅基地上面建筑物的转让,农村农地可以进行承包权的转让,包括可以进行抵押和转租,各个方面都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突破,我觉得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可能是一个非根本性的变革。当然,具体的东西还没有完全的理清,但是它的方向已经定下来了。我觉得农村土地制度的改变,城镇化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他的财富效应,增加消费,从消费上再促进投资,其实这些对中国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经济,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这是供给端怎么提高效率,增加经济运行效益,然后促进产出,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非常振奋人心。

  对当前经济。经济要平稳,所有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今年为什么供给端的改革非常重要?需求端的宏观经济管理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经济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包括政府、业界和投资界越来越明白。我们看到今年一个特别大的特色就是经济周期不是几年一个周期,是每个季度一个经济周期。年初的时候大家普遍很乐观,八点几的预期是一个主流,但是一季度之后,政府也很乐观。我记得当时二季度4月份的时候对经济的判断,通胀是一个主要风险,经济没问题,但到二季度经济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下降,包括6月份的“钱荒”,7月份马上觉得经济增长不保。所以,二季度是一个下降,有一个硬着陆出现。7月份出现了一个上线,到了现在这一轮又起来,起来之后经济又开始往下。所以,这一轮需求端宏观管理越来越困难。

  现在我观察到的现象,金融改革有点像单一推进的改革,还是走在非常前面,包括IPO改革。上海自贸区,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从央行的角度,从金融监管当局出现了非常大的动作。但是如果其他的改革,很多供给端的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地方融资平台,这些改革现在出现了一个情况,利率已经开始出现上升。其实利率的上升就说明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还是有很大负面的影响,而企业面临的是利润率下滑。但是利率市场化之后,如果国有企业改革、地方融资平台还是原来的模式,大量的需求会挤压实体经济,反而对经济会有风险。所以,很多供给端的改革也要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