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利好向西开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目前,各地已纷纷开始布局,以期分享政策红利。

  ■ 程小旭

  

  据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区域范围目前包括西北陕西、甘肃、新疆、宁夏等五省区及重庆、四川等,还将扩展到其他省区。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正在从概念逐步落地。国家发改委近日在京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思路研究座谈会,意味着国家层面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问题的正式启动。

  开放、合作、发展之路

  新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发展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它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依托新亚欧大路桥,以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为重点,实现各国平等互利、共赢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区域;目的是促进我国的全方位开放,尤其是促进广大内陆地区的开放。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五省区,过去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沿海,改革开放滞后,而通过向西开放,则将西部省份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其次,新丝绸之路是发展之路。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通过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克服地广人稀的劣势,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聚集产业,集中人口,不仅发展速度会加快,发展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再次,新丝绸之路是合作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个大概念,既是对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又在新时期、新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上均有新拓展。国际区域合作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合作。国内包括西北、西南、中部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其范围东到太平洋沿岸,西到大西洋沿岸,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抵达波罗的海、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是一个有效辐射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非洲,涵盖4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口,横跨亚欧大陆新的经济区域,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经济大走廊。

  构建开放、合作、发展机制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大陆,开放、发展、合作是主题。西北五省区是前沿、是腹地、是核心,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又一次重大机遇。应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发展。开放是第一位的。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吸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构建符合开放合作发展的体制,形成促进开放、合作、发展的机制,瞄准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而非一味地大拆、大上、大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和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建君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根本性改善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薄弱问题,将西北省份推至对外开放前沿,形成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崭新趋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且要形成促进开放、合作、发展的机制。

  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共赢

  西北五省区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出发点。从历史来看,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出发点,陕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腹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是要打造新的出发点,甘肃特别是兰州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代出发点。一是兰州新区是西北各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担负着向西开放桥头堡的重任,应该在兰州新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常设机构和协调组织;二是以兰州新区作为战略起点,将其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会议中心,成为全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沿线国家对接中国的战略节点;三是通过做强做大甘肃及兰州新区,夯实中国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四是做强甘肃,以固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应有之义。

  “有了龙头,各个省份就要按照产业布局和经济实力,自觉遵守国家宏观布局,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能避免一哄而上,实现共赢。”张建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