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卫星 经济学家周报副主编
(上接03版)
三、关于企业创造力的典型案例和企业家的反映
(一)恒力集团
恒力集团创办于1994年,是陈建华董事长以365万元收购的濒临倒闭的吴江化纤制造厂发展起来的。公司成立19年来,在吴江这块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上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业绩。截止到目前,恒力化纤已拥有140万吨聚酯、纺丝产能,销售量和品牌价值名列全国第一。当年的小厂一跃成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PTA石化企业、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的生产基地。公司主导产业为纺织和其关联产业,涉足石化、聚酯、化纤、纺织、机械、热电等领域。2012年,集团销售额850亿元,利税115亿元,位列中国500强第196位,全国民营百强第25位;进出口额35亿美元,今年集团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500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争取进入世界500行列。
陈建华作为公司董事长,是江苏省和苏州市人大代表,是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他认为,恒力集团从小企业发展到如今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离不开吴江区委、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培育。他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在银行信贷方面提供一系列主力服务,并清理和减免一大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投资运行环境。”
(二)亨通集团
亨通集团是服务于信息通信、电力传输、热电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型高科技产业集团。集团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30多家(其中两家在上交所主板和新加城、香港上市),在全国八个省(市)和巴西设立产业基地,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信息通信与电力传输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领军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中国电子信息100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目前,亨通集团已经形成“以战略创新为前提、人才创新为依托、技术创新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关键、资本创新为纽带”的全面创新体系,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构建了光纤通信、铜缆通信、电力传输三大完整产业链,标准制订数及获授权专利数位列全国行业第一,是中国光纤预制棒领域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在光通信、智能电网、海底电力通信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
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集团董事长崔根良认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有在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才有可能茁壮成长,亨通的快速发展,与吴江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的信心是分不开的。比如,在事关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人才方面,吴江政府在积极助推企业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在硬件上积极改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软件上,打破国籍、地域、身份等刚性制约,对企业引进人才在吴江工作,创业、居住、生活等方面享受相关政策待遇。依托良好的人才环境,近年来,亨通招引人才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为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源动力”。他说:“成长在吴江这个地方很幸运,亨通在全国八个省(市)都有企业,从企业发展环境来讲,吴江是最优的,当时为了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吴江第一次出台了12项政策,第二次又出台了11扶持政策,并且都实实在在落实到位,我感到力度很大,非常鼓舞人心。亨通也得以乘势发展,2008年至今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年均连续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
(三)通鼎集团
通鼎集团始建于1999年,历经十余年,成功实现华丽转身。从仅能实现市话缆生产的电缆制造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光棒、光纤、光缆、特种光电缆到光纤传感、通令设备等涵盖各大类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和系统解决方案。通鼎集团以吴江高新技术开发区“通鼎通信产业园”为中心,建成了辐射全国的业务领域,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核心企业之一——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集团董事长沈小平是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是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环球慈善人物,连续四届荣获中华慈善奖。他说:“吴江区委、区政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观念上引导,在政策在倾斜,从时间上支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设备、管理创新,对企业的优势项目、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等给予诸多支持,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助力通鼎集团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林、苏州美山子制衣公司总经理张荣龙、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峰、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勤芳、盛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友义、文兴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欧阳文贻、吴江纺织科技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伯娟、吴江市恒泰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斌等企业家认为,吴江经济发展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一个创业、创大业的福地,是企业成长的沃土,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四、关于吴江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认为,吴江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为加快经济发展,突出民营经济发展重点,紧紧抓住中小企业不放松,从政策、品牌、金融等方面,营造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是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实践典型。
吴江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强化服务,以更实举措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运用新一轮民营经济激励政策以及国家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领军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1)加强法律政策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开展“服务中小企业镇区行”活动,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吴江突出“稳增长、促转型”的工作主线,全面落实“4+4+1”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强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3)狠抓企业有效投入,一着不让狠抓项目投入,不断做大企业规模。竭尽全力抓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4)推进企业载体建设。在两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吴江把汾湖经济开发区变更为汾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建设一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吴江已在丝绸纺织、净化钢构、缝纫机和光电缆等产业集群体系建立了14个公共示范服务平台。(5)优化企业服务形式。包括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优化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规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组织企业开展市场拓展工作。我们认为,吴江的上述做法不同凡响,是值得关注的“吴江现象”。
吴江为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他们主要在战略性产业、品牌、人才、金融、奖励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这些探索既是吴江结合中小企业实际付诸的科学实践,也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典型案例。这也正是吴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