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凤发
在这初具寒意的冬季,能在这里迎来来自全国各地和三湘四水尊贵的朋友,我的心里感到暖意洋洋。今天举行企业家日报社湖南运营中心的授牌仪式,不仅表明企业家日报社在湖南正式“落地生根”,这个仪式也是向湖南全省的企业家宣告:在湖南,你们又多了一个“娘家”!
《企业家日报》原名《厂长经理日报》,创刊于1988年,是中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直接面向全国厂长经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国家级大型经济类日报,覆盖全国企业界和经济界,是对中国经济生活极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权威新闻媒体。作为《企业家日报》人,就应该始终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给企业家当参谋、出主意,与企业家为善,与企业家为友,与企业家为伍,乐为企业鼓与呼!
做记者20多年,我与很多企业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与湖南旺华萤石董事长罗芳初,我们成了“忘年交”;与衡阳广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广林,结成了兄弟般的交情;还有中华保险衡阳中心支公司的总经理刘树清、衡阳融冠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游晨辉、金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琪、衡州建安董事长唐仕亮、衡山卓盈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鹤、湖南鼎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村、衡阳龙泉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小平等等,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我与他们都是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我深知他们创业的不易、经营的艰难。特别是经济发展到现在,摸着石头过河说了几十年,但政企关系还远未厘清,政出多门,行政之手的直接干预在企业运行和经济实践中广泛存在,与民营企业争利、职能部门索拿掐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大的经济发展方向虽然明确,但多有玻璃门,保护国企本身的结构定位优势的同时,也保护了部分游走于灰色黑色的寻租交易和中饱私囊。指导经济活动的法律理念滞后,行政命令过多,相关部门林立,实际操作灵活度又高,这种种因素叠加,让很多情况下,企业家感觉自己像是政府部门手中的行货。特别是在一些注入民间金融这类法律规定模糊、经济实践又长期默许的地带,企业家接连东窗事发让整个企业家群体兔死狐悲。可以说,在中国做企业家普遍不容易、普遍缺乏安全感。我们企业家日报就是担负着这样的一种责任,秉承媒体良知,不遗余力为企业家们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企业家日报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做中国企业的思想者,为企业家们的基业常青做思想上的引导者。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三个素质:一个是你的理念,第二你的远景,第三你要有激情能够使其他人愿意跟你干大事。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使你的企业基业常青。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新号角,给在座的企业家们带来了非常利好的消息,国家确定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包括我们现在推行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蓄势待发,民营企业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各位企业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们今天的会议没有邀请湖南省、衡阳市的相关领导参加,但他们也非常关注这次会议,特别是下午即将开幕的“湖南首届金融与民间资本发展高峰论坛”,他们是希望开出成果的。我有理由相信,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由市场主导的、有实际意义的办会形式会越来越多,今后企业家的会议会越来越精彩。
(此文系李凤发在企业家日报社湖南运营中心的授牌仪式上的演讲稿,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