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东胡集全民创业
高潮迭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全民创业淮商崛起”大潮中,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采取政策驱动、全民发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等措施,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为富民强镇增添了实力,为财税创收开辟了源泉,为构建和谐夯实了基础。

  村居干部带头创业。大力提倡“老板当支书,支书当老板”。胡南村党总支书记李春华,承包土地百余亩,利用稻田养螃蟹、龙虾,花10多万元买了一台大型收割机挣钱,还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的建筑队,承包工程。最近在镇汽车站工程招标中,以过硬的资质中标,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他还利用民力,帮助村民建成6家板厂,用工210人。胡集村总支书吴善平,带头办商店、宾馆,鼓励村民发挥集镇优势,大办工业和餐饮服务业。全村办起两户板厂、1户预制厂、156户个体工商户,一人富带动了全村富。小埝村党总支书记薛亚,带头办起“红联超市”,动员哥哥办浴室、弟弟办红木工艺品厂、叔叔办板厂,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之家”。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海老板吴爱军创办大型猪场,外乡客商高永建创办永达制衣厂。实现了项目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建设集约化。

  各界人士参与创业。该镇采取电函联系、信息沟通、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创业。严黄村大学生黄河在广东一家畜牧养殖场当副总,镇领导通过多次联系,他终于在重河村租地25亩,建成千头猪场,还计划在家乡投资一家饲料厂。小教干部严耀武是马厂村人,动员在天津工作的儿子回涟水创办惠丰机电项目,一期投资50万元,当时县招商局认可是东胡集招商项目。后“狮子滚雪球”越滚越大,投资越来越大,曾被几个单位争来争去。现在到县经济开发区买地60亩投资3000万元,决心把项目盘大盘强。潘圩村大学生蒋进武在南京舜天集团创业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在家乡创业政策感召下,在镇长高正飞的真诚邀请下,今年4月份他回乡考察,决定在工业西区一期用地38亩,投资3000万元上马儿童用品项目,现已启动建设。

  打工人员返乡创业。该镇在春节期间举办团拜会、邮寄《致在外打工人员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倡导返乡创业,回报桑梓,收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在张家港等地打工的万洪文,经分管工业招商的人大主任杨立彬多次联系,返乡创办了万盛床垫厂和涟东家具城,产销很红火。小埝村薛飞返乡和爱人薛美霞创办红木工艺项目,实现了“蝴蝶效应”和转型升级,从一个家庭作坊的小厂扩大到初具规模的企业。厂房原有1000平方米。今年又投资200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购置了新型机械设备,预计明年销售将达到3000万元。时码村徐敏武,在工业西区租地5亩,将建成2幢标准化厂房,上马一品香食品项目。该镇34家民营板厂,全是清一色的打工人员创办的,吸纳1350人就业,每年获劳务收入1.4亿元。目前正通过宣传引导,鼓励能人大户,招引外地客商创办多层板厂,提高产品附加值。

  政策措施服务创业。为激励全民创业,该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工、税收等方面和招商企业一视同仁、一扶到底。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使创业项目上马快、扎根深、留得住。全镇已铺设水泥路128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打通产销“绿色通道”,使民营企业的原材料调得进,产品销得出。同时成立50多个专业合作社,农民们抱团闯市场,效益稳增长。34家民营板厂成立合作社后,社员们在原材料收购上信息共享,联购分用,规避了抬价抢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产品销售上共拓渠道,互帮互带,避免了无序竞争。“一品香”食品项目在用地、用电以及手续办理工程中,工业一条线人员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使该项目加快了筹建进度。

  (徐春生 徐军 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