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镇而言,1.5亿元的投资不算小项目,但是,不久前湖南湘潭县乌石镇党委政府却“犯了傻”,将其拒之门外。为什么?乌石镇负责人说,投资方是来开发乌石铁矿的。“镇上发展就算再缺钱,也不能引进这类破坏环境的企业”。(11月8日新华网)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对投资“来者不拒”,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把资源利用到极致,不惜环境代价争着抢着把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变现为眼前的利益。而乌石镇竟然面对1.5亿元的投资不为所动,这种经得住诱惑的理性和定力,这种保护环境的决心、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这种长远的发展眼光,令人敬佩,令人欣慰。
令人欣喜的是,并不算“富县”的福建省连城县也曾“犯过傻”。它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却先后拒绝了20多个环保有问题的项目。被拒绝的项目中,最“耀眼”的要数一个几十亿元的大项目——一沿海城市找到连城,希望投资几十亿元建设纺织集群项目,承接其产业转移。(7月9日《海峡导报》)而辽宁省锦州市北普陀山景区管理处的表现则更是“傻”的可爱——上百亿元巨大经济效益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相比,孰重孰轻?辽宁省锦州市选择了后者。面对该市境内的82万吨储量的黑曜石矿,锦州市北普陀山景区管理处顶住各种压力和诱惑,坚守着“决不开采”的承诺。(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为了保护环境拒绝不适宜的、不科学的、超负荷的、有严重污染的投资乃至坚持“决不开采”,何尝不是一种发展。对此,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深处一个小镇的村民深有体会,他们也像乌石镇、连城县以及锦州北普陀山景区管理处一样“犯了傻”——发掘金矿是很多城镇梦寐以求的事,然而,这个小镇的村民为了保护生存环境,经过了数月的激烈争辩,竟然在去年4月通过公投拒绝了加拿大公司开采价值12亿美元金矿的提议,他们也因此失去了高达4280万美元的特许权费。(2012年4月9日《华商报》)
诚然,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开发矿产资源对于刺激经济发展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但招商引资、开发矿产资源要有一个度,要有责任感,要算好发展的“总账”。如果其负面效应很大,甚至超过了积极效应,那么就逾越了度,就是不适宜的,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当开采某种矿产或建设某一项目能创造10亿元的GDP以及2亿元的税收,但要恢复遭其破坏的环境可能需要20亿元甚至更多,这样的投资就是得不偿失的,这种发展只能是一种短视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拒绝负面的发展,不向错误的方向迈步,即便站在原地,也是一种实质的进步。
笔者以为,乌石镇等地为保护原生态环境拒绝投资的理念对于各地政府都是有益启示——有时候,就得有一股子拒绝投资的“傻劲”。各地都应该本着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而不能只想着如何让自己任期内的GDP变得好看。只有敢于、善于拒绝不合适的投资与发展,才能少走或避免走负面发展的弯路,才能最大限度呵护好我们最宝贵的社会财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从长远来看,这才是最有潜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