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新的国内行业纪录再次在河南豫光集团锌业公司被刷新——回转炉连续运行352天,再创国内回转炉运行新纪录。
实施设备管理创新,为回转炉稳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在锌业四厂,每年年初召开的第一个工作会议一定是设备管理工作会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该厂制定并下发《锌业四厂设备管理方案》,强化设备基础管理,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有效控制设备事故,保障了系统生产的稳定运行。
为了改变日常设备管理的平淡化,一线班组改变班前班后会形式,强力推进“入班三安排”工作法,将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纳入班组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并结合年度设备管理方案,积极探索班组管理创新活动,对辖区内的设备进行责任划分,实行分级责任管理,使每一名岗位职工关注设备运行,关心设备参数,为设备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抓设备基础管理一直是该厂设备管理思想的基础和源泉。自去年6月份回一回转炉点火投产以来,该厂通过开展设备“六点基础管理”,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针对大多设备故障或事故均由基础管理薄弱造成的现实,该厂要求岗位职工结合本岗位实际情况,对分管设备进行自行总结,编制了包括设备卫生、设备异响、设备润滑、设备固定、设备温度、设备参数等“六点”基础管理内容。同时积极实施“盲点岗位巡检签到制度”和关键设备周期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了全员设备管理工作,加之砌炉时切实进行质量跟踪和质量反馈等,均为回转炉炉龄再创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生产操作方法,技术创新探索延长炉龄新方法。针对回转炉系统的生产特性,制定实施了“回转炉生产跟踪日志”,由工段长亲自跟踪总结系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由此制定良好炉况标准,提出各班组为下一班创造良好操作条件的理念,为系统连续稳定生产确定了“行为准则”,建立了“生产飞信平台”,强化日常生产管理工作。
为有效延长炉龄,该厂积极调动职工创新生产的积极性,实施回转炉“内衬挂渣保护操作”,确保了回转炉生产前期,通过控制焦比和渣型,在反应带内衬表面形成挂渣;回转炉生产中期,落风点前渣型要偏熔,落风点后渣型为棉絮状,加大窑皮淋水量,在耐火砖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致密铁渣层;回转炉生产后期,加大窑皮淋水量加强挂渣效果,严禁烧熔渣、大焦比生产以及频繁的摆动风管,以免挂渣层被侵蚀。致密的铁渣层给回转炉内衬又增添了一道屏障,使回转炉炉龄延长成为必然。
以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为有效延长回转炉连续运行时间提供了根本保证。2012年下半年起该厂开始实施设备工资+指标工资结算体系,提高了职工创新生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积极推进设备工资结算,使岗位职工在关注产量的同时,更加关注指标,为回转炉稳定运行提供了根本保证。
(李谦 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