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强
劳动竞赛是员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总称,涵盖了生产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和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当前面对经济“寒冬”的形势下,企业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工会组织应如何发挥优势,如何组织广大员工和企业共御经济“寒冬”?而劳动竞赛就是一个载体,能充分吸引广大员工,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凝聚企业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一、结合实际、适应发展实现劳动竞赛质的变化
新形势给企业劳动竞赛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竞赛应从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探索新模式、研究新内容、运用新方法,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应达到三个转变。
(一)向“学习智力型”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在转向科学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就为劳动竞赛向“学习智力型”转变提出了必然要求。传统劳动竞赛以体力为主,主要是通过充分焕发群众的劳动热情,转化成靠加强劳动强度、靠拼体力和延长劳动时间来促进生产。“学习智力型”劳动竞赛则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要鼓励员工学理论、学技术、学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减少失误与损失,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引导工人开动脑筋,在工作实践中找出工作方法、技术规程、机器设备和工艺过程等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推广应用。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水平。
(二)向“高效经济型”转变。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理方式都向高效管理、经济利益最大化方式转变。要适应这一要求,劳动竞赛要紧紧围绕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要通过劳动竞赛培养员工树立与企业高度一致效益观、竞争观和价值观。要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来引导员工既注重产量与工作量,又注重成本费用及资产收益,既懂生产经营,又懂管理。要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进取上来,让广大员工在思想上达到“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高度。
(三)向“科技创新型”转变。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要解决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把新的科学技术注入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能、效能,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新时期劳动竞赛必须着眼创新,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技师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先把有能力、有技术,热爱技术创新工作的员工发动起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引导员工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姿态、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工作,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抗拒风险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以人为本、科学组织提高劳动竞赛的吸引力
劳动竞赛是员工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企业追求高指标,赛速度、赛产量,不大注重竞赛质量,常常是赛前预定目标过高,中途管理松散,赛后又回返原状。为避免劳动竞赛流于形式,保持竞赛成果,提高竞赛效率,必须从抓基础入手,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业务技能入手,把握住竞赛各个环节,完善竞赛管理措施,找准竞赛切入点,提高竞赛水平,把广大员工吸引到竞赛中来。
(一)要找准劳动竞赛的切入点,做好结合文章。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发现,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群众性技术创新机制,紧密地把劳动竞赛与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安康杯”竞赛与“三新十小”创新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推进群众劳动竞赛取得实际效果。竞赛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安全目标、生产任务、经济效益、争先创优等目标,结合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竞赛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奖励标准等,来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劳动效率,才能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优化竞赛过程管理,细化竞赛目标。在开展竞赛之前,重点抓住本单位生产经营中“急、难、新”问题,选准竞赛主题、重点,确定竞赛目标和主攻方向,明确竞赛范围,制订竞赛计划和考核量化指标。要以煤炭生产任务、安全、质量、效益为竞赛内容。在安全方面,重点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按章作业、正规操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反“四违”、在我身边无违章无事故、争当安全标兵等活动。在生产方面,组织好降成本、强管理、增效益为重点的竞赛,引导员工立足岗位、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劳动效率。在工程质量方面,组织员工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以“三基”建设、对标管理、落实责任为重点,开展精品头面创建活动,提升工程质量上水平、上台阶。在提高效益方面,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节约挖潜,修旧利废等活动,开展节约一度电、节约一个螺丝、节约一个木楔等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注重竞赛效果。目前在开展劳动竞赛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员工参赛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参赛者的积极性,在竞赛过程中应绝对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充分激发参赛者的积极性。对竞赛获奖者应采取多方位的激励办法。在政治上奖励,如提干、晋职等。在经济上奖励,主要是提高工资、发高奖金。在荣誉上奖励,以员工姓名命名荣誉称号。此外,通过隆重的授奖仪式,宣传先进事迹,认真总结先进人物的先进经验和符合时代特点的开拓精神,给予优厚待遇、颁发证书等形式综合运用,使他们感到自我价值在更深层次得到实现,使他们深切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达到激励效果最大化。
三、完善制度、规范运作构建劳动竞赛的长效机制
竞赛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做保障,只有制度规范,措施到位,才能使劳动竞赛长期有效科学地发展下去。
(一)完善培训机制,为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水平创造条件。要针对员工教育水平、状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各类技术人员评价考核体系和员工培训机制,促进员工培训与岗位技能考核鉴定相衔接,与政治、经济待遇相联系,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使各类人才工作上有作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安培中心培训机构等有利条件,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完善成才机制,为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供重要保障。员工素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作,其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必须建设一个有利于员工学习的环境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开展这项工作所必须的经费;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员工学习业务技术的奖励政策,通过树立共同愿景,增强企业、员工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根据员工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竞赛活动,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竞赛中来。
(三)完善激励机制,为提高员工队伍技术业务能力提供动力源泉。要健全完善等级奖励制度、“首席技师”评聘办法和工人技师任职资格考评办法,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员工,一律实行考评聘用,享受工程技术系列中高级职称的工资福利待遇,对所有取得职业资格的员工按月分别给予技术津贴,激励员工在劳动竞赛中不断增强学技术、练绝活、强素质、争一流的热情。在组织员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中,鼓励员工练绝技、练绝活,对先进的革新用员工的姓名命名,并在全矿推广应用,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白庄煤矿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