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红英 报道
10月22日,四川省召开重大投资项目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名录》,这批项目共2336个,总投资4.26万亿。
名录中发布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2013年续建项目和2014年拟开工项目,项目总投资4.26万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3万亿元,剩余的投资量2.93万亿元。其中:在建续建项目1695个,项目总投资3.64万亿元;2014年拟新开工项目641个,项目总投资6259亿元。
“在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中,四川抛出的计划无疑成为近年来已知的最大的投资计划。”有观点称,四川之所以发布如此高额的投资计划,实际上与国家的大政策密不可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坚决实施。
“2008年以来,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幅超过20%,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惠普、三星、英特尔等企业纷纷在西部扎根。”10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上明确表示,西部大开发为各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为四川带来了巨大变化。
“以去年的西博会为例,发布重大投资项目2242个,项目总投资3.67万亿元,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一年来,去年发布的2242个重大投资项目有序推进,去年10月至今年9月,1188个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60亿元,巴中至南充高速公路等230个余项目建成;1054个计划开工项目已累计开工65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1970亿元。”
4.26万亿元 民间投资占主要
“我们要拆除弹簧门,砸碎玻璃门,打开旋转门。”发布会当日,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将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比喻成“各种门”,并表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更好地推动此次发布的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四川将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唐利民亦表示,民间投资非常重要,下一步将努力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托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与范围。
当日在现场,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四川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也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引进民间资本,争取在明年内开工建设。初步方案是以四川铁路投资集团为依托,吸引社会资本,和各级政府投资者,组建项目业主。预计整条城际铁路长约100公里,投资110亿元左右,建设周期5到6年,确定的资本金将按照总投资的30%考虑。”至于社会资本的比例,代永波仅透露:“社会资本越多越好,对外资也开放,目前没有限制的比例。”
资料显示,从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观察,其主要以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筹集。报道称,“目前,四川省利用BOT方式招商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共计30个,总里程3156公里,总投资2618亿元,招商引资规模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发布会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分管重点项目工作的负责同志邓长金接受媒体专访时又进一步说明了此次发布的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投资。邓长金表示,有一部分项目是属于政府投资类项目,比如说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等。产业类项目主要是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这次我们向社会发布这批项目,也可吸引海内外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基础设施类项目除了政府投入外,也有一部分市场化,比如说国家已经批复的且正在建设的部分高速公路项目,就是通过招商引资来筹集建设资金。
“在资金来源方面,好的项目‘不差钱’,市场资金比较充裕,很多银行、投资机构、民间投资都在找好项目,有的国外银行、国内金融机构也手握资金在找项目。不差钱是说好项目不差钱、市场不差钱,并不是说政府不差钱。”邓长金表示,就四川发布的项目来看,主要依靠民间投资。
与此同时,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称,四川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较广,4.2万亿投资依靠民间资本投资是合乎情理的。
此外,在项目管理和服务方面,政府将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实行分类分阶段管理。在要素保障方面,强化用地、资金、能源运力保障,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集聚。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方面,努力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剑指基础设施建设
“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制约,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瓶颈制约依然突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骨架刚刚形成,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22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报告时表示,比如现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还相对单一,企业实力不强,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高技术不高;2012年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网的密度只相当于全国的55.6%和53.5%,一些地区的交通“通而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
从会上获悉,此次发布的名录主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63个,总投资1.48万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349个,总投资2.42万亿元;重大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265个,总投资3247亿元;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59个,总投资376亿元。
这意味着,国家基建项目的想象空间或有望被再度打开。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交通项目220项,包括雅(安)康(定)高速、汶马(尔康)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新机场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37项,包括成都地铁工程,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交通项目、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等;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94项,包括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项目、自贡的南岸科技新区等。同时,还包括64个农业项目和48个水利项目。
其中,成都新机场、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交通项目等交通类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列为四川今明年重点推进项目,今明两年实施力度将加强。
“基建是必须的。一方面,比较而言,好的基建,尤其是良好的交通,才能更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资本要素的流通,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本身也是促进经济的重要手段。”专家认为。
“四川作为西部省份,发展相对滞后,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四川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需要投资建设的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还较多。”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从这些项目分布区域来看,我们寻求多点多极支撑,首先以成都为核心的成绵乐,这是最大的一个极。紧接着是川南经济区,包括内江、自贡、宜宾、泸州,这是发展优势明显的地区,在周边有四个飞机场、三个码头、通畅的高铁与城际列车,可以充分享受到交通的便捷,为川南经济区服务。同时,这个区域又是能源富集区,中国页岩气最丰富的就在川南,火电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后劲足。
值得一提的是,并未列入四川重大投资项目名录的川南城际铁路项目,却成了关注的焦点。原来,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城际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敞开,全国多地掀起了城际铁路的扩编热潮,其中四川拟建的川南城际铁路公司有望成为首个没有铁路总公司参与的地方铁路公司,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独资或同外部资本共同组建的城际铁路公司。
基建建设
水泥沥青产业迎来商机
“省发改委在22日发布的四川省2013年至2014年重大投资项目名录,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重点推进包括高速公路在内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初步估计入选当地重大项目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将超过740亿。而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沥青水泥等是主要的耗材,四川沥青水泥企业有望分享上百亿元的订单盛宴。”此消息一出,各个专家纷纷表示盛大的基础建设将为水泥沥青等产业带来庞大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重大项目负责人邓长金表示,四川作为西部省份,发展相对滞后,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四川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需要投资建设的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还较多。
记者了解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220个,总投资7841亿元。主要包括总投资2855870万元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南渝泸高速公路、内江至自贡至宜宾城际铁路、泸州机场迁建、省道303线小金至丹巴改扩建、宜宾港南溪港区等项目。
从本次推进的交通项目来看,公路项目是投资的重点。在公路建设中,沥青水泥等是最主要的建材之一,普通市政道路中沥青的成本往往占比接近5成;高速公路中涉及到征地、架设等成本,造价中沥青占比也在2成左右。由于较高的运输成本,沥青的运输半径较窄,一般辐射半径在300至500公里,因此高速公路建设一般选择本地的沥青企业以降低成本。考虑到公路项目建设集中,力度很大,随着四川当地重点公路建设的提速,当地沥青企业获取大量新增订单。
四川省的道路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近年来有加大投资的意向。本次四川省发改委强调重点推进一批公路项目建设,未来一两年内公路投资将大幅的增长。这将为沥青水泥行业带来更大的产业机遇。除沥青水泥行业外,道路建设对钢材、石灰等建材以及爆破等施工的需求,也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