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任,xx零件在哪?现场没有了,是不是在车工那里?”
“这个件还有50件未入库,肯定在现场。我在ERP系统里查一下工序移动记录就知道移动到哪儿了。”
近来,由于北重集团ERP上线,该公司自控设备厂602车间副主任魏正义不必亲自去各个工序,只要打开自己的电脑,轻点鼠标,车间的一切信息都能一目了然。
2013年8月23日,北重集团自控设备厂602车间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鸟枪换炮,由ERP系统成功取代手工账,彻底告别了手工填写产品台账和生产报表的时代。车间产品收发台账、库房收发报表、生产进度、库存现有量等生产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均以ERP系统内的数据为准,实现了生产信息管理完全依托ERP系统的目标。然而,在此之前,魏正义想要获得一些生产和经营数字,远没有现在这么及时和简单。
逼上“梁山” 寻找突破口
“由于公司当前业务的迅速发展,目前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经营形势的要求,自控设备厂必须上马ERP项目,全方位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北重集团自控设备厂生产副厂长刘江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是一个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自控设备厂将ERP系统建设作为当前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人员、物料、设备等方面也随之变化。同时,这也正是自控设备厂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首先,库存不清且不能及时掌握。据统计,物料品种足有62种,共有2927件。手工操作方式,决定了库管员不能及时提供准确的数字,对仓库实际业务不能有效地进行跟踪和控制。也就是说,手工操作得再细致、认真,也难以做到数据的准确无误,做到万无一失;即使能够做到,付出的代价也会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时间上,也难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需要。库管人员经常是为了各类表格的填写疲于奔命,而效果却不甚理想。
另一方面,从前的各项台账采用人工方式在Excel中处理,致使源数据不完整、不精确,处理起来十分繁琐,甚至有的数据不能自动生成,或生成的数据共享性不够。
这些无疑得使公司领导层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到生产运营情况,更无法及时、准确地得到第一手资料。为此,决策者已经充分地意识到,对生产、物流等的数据统计、分析和运用是提升管理之道,并希望通过建立一套ERP系统来解决这些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立即实施ERP”,自控设备厂管理层一致表示。自控设备厂很快成为北重集团首批推进ERP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
面对挑战 集智攻坚
ERP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工作,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之ERP的整体联动性和闭环性决定了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
为此,自控设备厂ERP项目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期为ERP建设铺平道路。首先解决了员工的畏难情绪。众所周知,ERP系统实施周期长,过程复杂,需要公司各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许多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协助项目实施小组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和录入等工作;此外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一,加之对系统操作不熟悉,畏难和抵触情绪难免滋生。为了ERP项目的顺利实施,自控设备厂把员工教育培训列为首要工作,并划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帮助各级员工正确理解ERP的理念和作用;第二步强化系统原理培训,根据软件的原理和做法,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第三步实际应用操作培训,施行“一对一”指导,让各级员工熟知系统的操作和使用。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培训,ERP在自控设备厂已深入人心。
ERP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和十二分数据”,由此可见数据,尤其是基础数据在ERP系统中的重要性,对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数据出现错误,就可能在系统内成倍的复制错误。为保证数据的真实与可靠,北重集团网络公司从基础数据处理入手进行了艰苦的数据整理,并对系统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得以高效率的进行。
企业管理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也不是一劳永逸,是一个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北重集团网络公司在实施过程中,不但帮助自控设备厂应用和实施ERP系统,还根据一线实际需要开发定制了“流动卡套打”、“军品收发台账”、“连续数报表”、“库房收发日报表”、“缺件表”等个性化功能。“ERP系统好比一座房子,盖好了房子,要想住的舒服、便捷,我们还要为其添置屋内必要的生活设施”,网络公司宋杰为ERP的实施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管理效率、流程规范、数据源头统一,一个个现代企业必备的词语都被ERP整合在一起。
北重集团自控设备厂成功甩掉手工账是ERP建设与现实融合的最好证明,其成功推行指日可待。 (赵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