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
中联重科集团副总裁孙昌军表示,随着内地中西部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基建及节能环保建设等上马,将对下半年内地工程机械市场带来发展动力,下半年集团业务将胜上半年。他又说,虽然环卫机械业务收入仅1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因已解决产能不足问题,预计在不久将来其收入将大增至百亿元,利润至少20亿至30亿元,有望成为集团发展的新亮点。
孙昌军透露,由于集团之新工业园已建成,解决了环卫机械产能不足的问题,预计有关业务将有不俗发展。他说,集团重视环卫机械业务,除了迎接内地城镇化建设、环保产品之巨大需求,同时还可提高集团的估值。市场分析指出,现在内地机械上市公司估值由原来的12倍降到5倍至8倍,环卫业上市公司的估值,部分甚至逾30倍,因此增加环卫机械的投入,可提高中联重科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涉农业机械重卡市场
中联重科还涉足农业机械及重卡两大市场。孙昌军指出,内地农业机械市场很大,但中、高端产品市场却被日、美企业垄断,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市占率不高,产品种类也较分散,中联重科希望以工程机械的优势,将之做成业务亮点之一。他又说,为了令农业机械业务尽快形成一定产能,集团不排除进行并购,但肯定不会在今年进行。至于重卡方面,也不会做一些产能过剩的产品,而是与国际上一些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
对于近年卷入连串负面指控,孙昌军不愿多谈,只强调有关事宜已进入法律程序,有信心司法能够还中联重科一个公道和清白。
谈起中联重科,外界普遍印象是内地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其实她在国际市场亦颇具知名度,且屡获奖项,如上月获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发第八届“亚洲品牌500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上榜企业。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主席,是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担任。去年中联重科位列《福布斯》全球100家最具创新力企业的86位。分析指出,中联重科之所以成为海内外知名企业,主要归功于集团重视科研。
日均研发一项新产品
据悉,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第三大混凝土製造商CIFA以来,集团之混凝土产品在研发、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长臂架的泵车等创新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彻底打破了外资品牌对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垄断局面。
分析指出,中联重科能打破外国产品之垄断,与其重视科研不无关系,该集团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诞生,每年新产品对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超过50%。2011年,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专利申请量同比2010年增长10倍,增长率跃居行业第一。同时,中联重科加强了国际专利布局力度,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量230件,位列全国前五位,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联重科荣誉极其产品布局
我国的机械业是我国经济上的大企业,每年对我国的经济都做出了最有力的贡献,是我国所有商业领域中最大的行业之一。而其中,中联重科的发展又是一大重点,可以说,中联成就了机械业,而机械业则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不难看出,中联对我国经济做出的贡献。而这样的大公司所获得的荣誉必然不会少。
据悉,中联重科上市以来,在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2012年,中联重科凭借优异的公司治理,第五次捧得“金圆桌”最佳董事会奖,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唯一上榜企业及沪深股市获该奖项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
2012年,更是获得“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的第779位,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6位,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而也是在这一年,中联重科反超了其他几家企业,成为了我国机械业内的第一品牌。
对于中联重科的发展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等亲临公司视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对公司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中联重科将持续推进“变革”和“国际化”,在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中实现稳健高速发展,打造工程机械的世界级企业。
而从产品布局上看,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首家A+H股上市公司。未来,公司将以资本为纽带,强化海外资源整合和市场投入,在欧洲、南亚、西亚建立更为完善的备件中心,在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及北美洲建立更为先进的制造中心,在欧洲、南美洲、南亚、东亚建设更加贴近客户的研发中心。进而一步步实现国际化,同时能在更多的国外的领域慢慢地驻入中联重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