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三年磨一剑 出鞘耀东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湖北省2013年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叉车工种竞赛亚军袁俊

  ■ 刘芹 贾光军

  

  三年前,在众多的叉车参赛选手中,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宋兵乙”;三年后,凭借刻苦拙学,深钻勤悟,他一鸣惊人,在比赛用车完全不同于平时用车、发烧腹泄打吊针的不利形势下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他就是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襄阳工厂生产科叉车班员工、“东风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袁俊。

  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是个人才培育的摇篮,尤其在叉车领域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同事们你追我赶,相互“较劲”。袁俊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工作中,他做到“三勤”:勤问、勤学、勤练,勤与同事交流沟通、切磋叉车操作、驾驶要领,遇到同事有好的驾驶技巧,他总是要弄个清楚,问个明白,并一遍一遍实地操作、揣摩,直到顺利掌握为止。三年来,他戒骄戒躁,稳扎稳打,驾驶技巧日臻娴熟,不断成长,并最终取得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亚军。

  叉车工种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理论赛就是热身赛,为了拿到参加决赛的入场券,袁俊平时书不离身,一有闲暇就打开书翻看,不懂随时请教;为了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他购买了《厂内机动车辆技术检验》等大量书籍,认真学习;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他利用网络下载大量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参加省里的大赛,他拿到了理论满分的最好成绩!

  经过几次参赛,袁俊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一手“绝活”,但是“绝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袁俊为了熟练掌握驾驶技巧,他家庭总动员,让爱人早上七点就一同陪她到训练场充当裁判,帮他记时、扶杆、找问题。烈日下,寒风中,他一圈又一圈,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动作,直到满意为止……

  爱人的支持让袁俊更加刻苦,平时上班时间,每天早上6点半就准时开始训练,先是叉取空箱弯道训练,寻找每个转弯时的最佳转弯点、角度,以及方向盘的转弯半径,经过几百次的反复练习,最终做到快速精准通过。除此而外,他还刻苦钻研新技术、新方法,最终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绝活”。“叉车摘苹果”就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能在3分钟之内摘下5个苹果,扎破4个气球、挂上4个苹果,成为叉车班的保留节目。

  针对今年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叉车工种的比赛,袁俊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比赛所用车型与平时工作中用的车型完全不同,工厂团委与生产科积极联系,终于找到了一家单位可以训练,但只有短短半天的时间,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武汉,发现比赛用车与之前练习过的叉车又不一样,而且车辆有限,只能轮流上车练习。为了抓紧一切时间熟悉比赛用车,中午别的单位的选手都出去吃饭了,袁俊和东风公司其他单位的6名选手留下来一直练到晚上9点多!由于练习车辆有限,每个人能上车操作的机会很少,在赛前集训期间,袁俊像老大哥一样,让出了几次宝贵的训练机会给其他选手,为此他也收获了更多友谊。由于白天练得辛苦,晚上又抓紧复习资料,袁俊竟对着空调睡着了,导致夜里发烧拉肚子,东风的兄弟们扶着他去诊所打针,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依然按时赶到考场。

  实作比赛环节,又遇到了新车与训练用的旧车有所不同的问题,袁俊沉着应战,顺利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以预赛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下午的决赛,最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袁俊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谱写着青春的精彩篇章。对于荣誉,他没有陶醉,而是把这些荣誉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在襄阳工厂叉车班这个团队中,他心怀感恩之心,积极为工厂的美好明天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