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雨桐
如果说,我的奶奶、姥姥成为营口卷烟厂的员工是偶然;我的爸爸妈妈成为营口卷烟厂的员工是必然;那么,我成为营口卷烟厂的员工是不是“命中注定”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命中注定”,但我知道我是幸运的。
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营口卷烟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还要得益于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都是营烟的员工,为了爸爸妈妈能够更好地工作,我常常被送到烟厂幼儿园。所以,我还可以清晰的记得,那时的烟厂厂区都是低矮破旧的老厂房,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烟草味……但是当我正式成为营烟的一员,真正踏进营烟的大门,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惊叹,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厂房拔地而起,取代了低矮破旧的厂房;同时,修剪整齐的花草,枝繁叶茂的树木,鱼游浅底的水塘,悠闲惬意的小桥,巧夺天工的巨石,都让我有种身临自然风光的情境;再看看宽阔整洁的厂区道路,一尘不染,这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无不展示着营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转变,真是今昔不同往日了。
回到家后,我和爸爸妈妈说起我对营烟巨变的感叹,这才知道,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2月22日,营烟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一个载入辽宁卷烟工业史册的日子,一个改变营烟命运的日子,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营口卷烟厂正式更名为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卷烟厂。重组后的营烟,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勇敢地迈出了深化改革,敢为人先的第一步。重组后的第二年,在国家局、红塔集团的支持下,营烟就地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此次技术改造,是营烟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次技术改造。改造后的营烟,就是我现在看到的这样: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矗立在海滨之城、辽河之畔,俨然成为营口的新地标。
十年前的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我已经成为营烟的一名员工,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自己是复员兵,所以被分配到营烟的力士物业管路服务处餐饮科,报道的第一天,领导带着我熟悉了工作环境,我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灶房、刷碗间和主副食间,崭新的冰柜、保鲜柜和消毒柜,窗明几净的就餐大厅。
眼前的现代化的食堂是随着营烟重组而诞生的,也是随着营烟的发展壮大而发展壮大的。搬迁后的食堂:光滑洁净的理石地面,通透明亮的落地窗户,冬暖夏凉的中央空调,整齐摆放的餐桌、餐椅,墙壁上张贴着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照片、书画墨宝,使得食堂的面貌焕然一新。虽然我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听着身边的叔叔阿姨提起以前的食堂,再看看我现在身处的食堂,我才切身的觉得自己是真的赶上了好时候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转眼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立十周年了。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十年却是一段重要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是一座标志性的里程碑。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证它的再次重生,但我却看到了它破茧成蝶后的美丽姿态,重组后的营烟,处处彰显着生机勃勃和自强不息。
从奶奶姥姥口中,爸爸妈妈口中,从营烟百年历史的介绍中,我知道营烟从艰难岁月中走来,在顽强拼搏中成长,在整合重组中探索。现在的营烟,在国家局、红塔集团的支持下,在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营烟俨然成了营口市,甚至是辽宁省的名片。作为营烟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深感荣幸,并不是因为它给了我一份稳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而是为了它的发展而自豪。虽然自己入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却深深感受到了营烟蓬勃发展壮大的气息;感受到了营烟人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感受到了各级领导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了营烟大家庭的温暖和谐。每当我们在家休年假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每天都是来得最早,走的最晚;每当身边的同事生病、住院,其他的同事都能主动的承担起她的任务,保证工作有效顺利的完成......每一位员工,都能坚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各尽所能为营烟的蓬勃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营烟人扎实的工作作风,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同事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无时无刻都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责任、敬业、团结和奉献。细数重组后营烟的变化和业绩,也更坚定了我对公司美好前景的乐观态度。时光荏苒,我来到营烟工作已经一年多了,虽然自己并不在生产一线,但身在后方服务部门的我仍然可以为我们的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父母从他们的父母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而我也有幸从我的父母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幸运如我,赶上了营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