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林华 报道
8月21日,上海二中院对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受贿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许晓鸣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且违法所得予以没收。这是高校校长腐败的最新一起案例。
7月2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被免去职务。此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被纪检部门调查。5月10日,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
近年来,一些高校升级或招生规模扩大,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众多项目和资金涌入高校,基建项目成为开发商们青睐的香饽饽,基建项目也是高校腐败案最多发的领域。
有关专家指出,1999年后大学的超常规发展,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以及监管的空白,都是高校基建腐败的重要特征。预防高校基建领域腐败,关键是要完善制度,挤压权力寻租空间,斩断腐败利益链条。
高校校长“前腐后继”
7月2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被免去职务。此前5月3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及该校多位中层干部已因涉嫌违纪,被纪检部门调查。
分析人士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书记、校长双双落马,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剧,在高校系统非常罕见。
事实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双双落马,也害苦了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据称,5月30日校长范昕建被查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们收到紧急通知:立即送回毕业证书!据说学校赶紧重做毕业证,盖章、签名,换成了党委书记张忠元。
正当毕业生们拿着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盖戳、签名的证书没多久,张忠元也被纪检部门调查……毕业证怎么办啊?已经换过一次的毕业证会不会再换一次?
无独有偶,江西省纪委5月10日对外宣布,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有关部门调查周文斌违纪行为的线索之一,就涉及到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基建项目。
据称,周文斌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在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开始走上大学行政岗位,先后担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2002年12月起任南昌大学校长。
周文斌走上厅级岗位,缘于他的一套高校建设模式——其核心是“用学校规划楼盘的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新楼盘”。
周文斌上任南昌大学校长不到两周,南昌大学在红谷滩新区红角洲隆重举行前湖新校区奠基暨开工典礼仪式,正式揭开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序幕。
公开报道显示,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需投入的资金高达25亿元,但南昌大学财政连续多年赤字,全年总预算还不到2亿元。这些巨额的开销,周文斌利用自己的模式引进了不少社会投资,也欠下了巨额债务,周文斌被称为“负债校长”。
周文斌将该校新建项目分成两类,一是像教学楼、图书馆等难以形成收入的项目,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建设。另一类如宿舍、食堂、 宾馆等可以产生经营性收入的建设项目外包出去,由投资公司垫资建设,建好后给予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期满后产权归校方。
近年来,江西高校掀起兴建新校区之风。新校区建设也滋生了一连串的腐败,近五年来江西因高校新校区扩建,陷于基建腐败的高校官员多达14名,其中校长级的有3名。
高校校长“倒”在工地
7月2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被免职。此前5月3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被纪检部门调查,当时一并被带走调查的还有该校负责基建和学校资产管理运行的数位中层干部,其中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左晓军。
此外,原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基建处处长,时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邹世凌,也在早前被调查。
知情人士表示,邹世凌、范昕建、左晓军及张忠元案,基本为同一窝案,均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建设等基建腐败相关。左晓军亦曾任该校基建处副处长等职务。
江西省纪委5月10日对外宣布,周文斌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有关部门调查周文斌违纪行为的线索之一,就涉及到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基建项目。
近期江西高校校长圈子里,倒下的还不只是周文斌。在今年2月,南昌航空大学原副校长刘志和已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2年6月,刘志和被带走的两个月后,江西省纪委又对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伴随高校新校区建设先后完工,越来越多基建腐败案浮出水面,高校逐渐成为工程腐败的重灾区。近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已查处多起高校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且大多跟基建有关。
据了解,建筑行业包括审批、规划、招投标、施工、采购等多个环节,涉及的部门众多,需要公关的人员较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一些建筑企业甚至将工程总造价的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而一般工程造价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十亿元。
2009年以来,湖北武汉先后已有10多名高校领导倒在了权钱交易上,包括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等,而基建腐败成为重要的诱因之一。
2009年10月9日,广东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在学校基建、财务等方面涉嫌经济问题,被公安机关刑拘。4天后,又爆出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及副院长因涉嫌基建腐败被双规的新闻。
仅2010年一年,安徽省芜湖市检察机关就查处了当地4所高校工程建设环节贿赂犯罪案件38件,查处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
2012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湖南工业大学原校长张晓琪也因基建问题落马,张晓琪在基建工程方面的受贿金额占据其受贿总额约500万元的近83%。
在高校基建腐败犯罪案件里,倒下去的不只是校长,还有大批与基建相关的人员。他们大肆收受建筑商、包工头和工程承包商贿赂,为其在承接工程、交付款项中大开方便之门。
高校腐败亟待破解
据称,高校腐败多发生于教育体制改革启动之际。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始超常规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到2005年飙升至530万人,2013年达到685万人。
与招生人数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硬件设施的大幅度跟进。一些高校纷纷投巨资扩建校舍、发展新校区,建大学城成为潮流。
与此同时,众多项目和资金涌入高校,基建项目成为开发商们青睐的香饽饽,也是高校腐败案最多发的领域,且不少都是窝案。
而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一般负责管理人事,学校行政和财权主要集中在校长手中。
据称,从2002年12月至2005年4月期间,南昌大学党委书记人选一直空缺;从2005年4月-2007年2月,周文斌一度党委书记、校长一肩挑,对全校的财经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据称,基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由高校自己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这无形中导致了权力过于集中,为基建部门滋生腐败行为提供了土壤。
事实上,高校基建领域的监管上存在着诸多不完善,高校纪检审的干部对基建管理并不在行,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譬如工程招标,由于并不懂得工程预算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因此也就不能发现评标过程中黑箱交易;由于没有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现场签证的必要性不能把握,由此也就不能发现可能产生的各种作弊行为等。
有关专家指出,预防高校基建领域腐败,关键是要完善制度,挤压权力寻租空间,斩断腐败利益链条。
首先,加强对高校官员权力的内部监督制约,积极推进校务政务公开,确保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法建立各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尤其是对涉及重大额度资金使用、重点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按法律程序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
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加强对工程人员的管理。高校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组织招投标、工程施工及预决算等各个重要环节,要设置两个以上工作岗位,杜绝各环节间跨岗兼职现象。
其次,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机制,推行廉洁准入制度。所有进入建设市场从事建设工程承包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廉政资格审查。对于那些有行贿劣迹的,要限制其进入建设市场参与工程建设承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