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神木的陨落:民间借贷“不了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记者 李成成 报道

  

  曾经红极一时的神木县,因其地下蕴藏的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吸引了不少商业眼光,又因其推行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制度而声名大噪,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县城。

  今年,其煤价跳水,信贷危机严重,资金链断裂,种种事件又令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是这一次换来的不是赞叹的目光而是令人唏嘘的哀叹。一个城市从高处跌落,从辉煌的环境跌入凄凉的处境,其曾经铸就的神话也随之陨落、破灭。

  

  煤矿铸就神木辉煌神话

  

  位于陕西北边的神木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天然气、石油、铁矿、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把神木县打造成一个富饶的地域,其中煤炭资源为最丰富,也为其城市的发展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据了解,神木县的储煤面积达到4500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且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环保煤和气化用煤,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神木县探明煤炭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以上,相当于70个大同矿区、160个抚顺矿区,是中国产煤第一大县。而神府东胜煤田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煤田,神府东胜煤田成煤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煤田面积为31172平方公里。

  自2008年开始,神木借着煤炭黑金“黄金十年”的东风,开始了煤炭的辉煌时代,凭借着地下蕴藏的丰富资源而成为全国百强县,吸引着众人商业眼光。前几年,在煤矿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神木的煤矿面前,拉煤车排成长龙的景象时常可见,煤炭给神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2012年,人口不到50万的神木县,GDP突破100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GDP过亿的县城,位列全国百强县的第26位。据了解,神木县的经济总量多年来一直占全市1/3左右,就算放在陕西全省,它的经济实力也超过了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级市,与延安、渭南两市相差不远。

  彼时的神木可谓是风光无限,在煤炭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高利息民间借贷随着煤炭炒作风潮形成起来,二者互帮互助,使神木的经济迅速膨胀。

  由此,神木产生出2000位亿万富翁,一夜之间神木成为掘金的理想之地。此外,神木县因经济飞度发展,财力强大,在国内率先推行12年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的政策,此举动更为其增光添彩,并形成了被人津津乐道的“神木模式”。

  这一时期里,因为地下蕴藏的巨大财富,再趁着煤炭黄金期的东风,人们开始疯也似的开采煤炭,当然在这期间里,成就了神木的可观经济贡献,也造就了许多的亿万富翁。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都是煤矿所带来的,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煤矿经济的发展东风的消散,其带来的也终将逝去。

  

  成也煤炭 败也煤炭

  

  神木的辉煌神话是由煤炭资源成就的,然而,随着煤炭市场的冷淡,神木的经济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2012年,国际煤炭行情出现大逆转,煤炭价格迅速下滑。神木煤炭的块煤价格很快就由680元/吨,直接跌落到550元/吨。此外,籽煤、面煤等产品的跌幅也都在100元/吨左右,其售价接近成本价。

  由于销路以及售价的阻碍,很快就导致近百处煤矿不得不陆续停产,诸如焦化厂、洗煤厂等相关产业也都相继停工。到现在,神木县正常运转的煤矿仅有几处。而今,从整个陕北地区来看,煤矿产业以及以煤矿产业为经济支撑的地方都或多或少面临经济损失。可以看到,整个陕北地区除了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还能勉强维持经营外,小煤矿大部分都已关停。

  神木县的经济是以能源化工为基础的,且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单纯地依靠矿产资源来发展经济,并且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一旦资源市场出现紧缩,经济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今年第一季度神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为12.82亿元,同比下降1.4%。而据相关报道,神木县财政局总会计师张顺平曾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24.1亿元,比半年任务目标少了6亿元。

  从其房地产方面来看,目前,神木县的房产交易十分清淡,住宅价格以及商品写字楼的价格都大幅下跌,甚至县城中心地段的房价的跌幅已经过半,从2011年的1.2—2万元跌至如今的6000—8000元。可见,其煤炭萧条对神木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7月上旬的调研中表示,神木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要围绕煤炭做转化、围绕转化做规模、围绕规模做深加工,实现“拐弯超车”。为了将神木打造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陕西省委、省政府还将赋予神木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把神木作为省直管县改革的试点和全省金融改革的试验区,实行政策单列。

  如今的神木县,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变得分外冷清,而煤炭的萧条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还有随之而来的资金链断裂,以及信贷危机的爆发。

  

  资金断裂 民间借贷崩盘

  

  2002年开始,煤炭进入黄金十年的发展时期,而随着黄金十年而发展起来的神木县,造就了一场令人称赞的神话。然而这个神话,最终还是无可避免地随着煤炭黄金时期的结束而陨落。随着神话光芒的熄灭,各种因之而来的问题也被暴露无遗,尤其借贷危机的爆发,更是重创了神木的发展。

  煤炭行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而神木的民间借贷也由此十分活跃,据统计,神木的资金投向有60%都流进了煤炭行业,这也就滋生了神木的高息民间借贷。

  据了解,神木民间借贷基本是三分到五分利,全县估计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存在着借贷关系,农村人口70%以上都参与了借贷行为,许多外来人口也牵扯其间。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的关系也是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

  数据显示,2012年时,神木县有银行类金融机构达21家,是长江以北地区银行最多的县;还有小额贷款公司22家,数量为陕西各县之冠,注册资本总额近27亿元。此外,县城里还很容易见到各种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典当行。

  根据神木县政府数据,截至6月底,神木县22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6.2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7918万元;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融资担保业务总额1.23亿元;典当行5家,典当余额2322万元;另有各类投资公司43家。

  神木县的资金借贷关系中,民众的参与度很高,跟随炒煤疯而来的,就是神木人民的借贷意识的高涨。在这样的经济链中,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起集体借贷危机的爆发。

  今年,拥有双重身份的神木“房姐”龚爱爱被曝光,这位一边拥有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的身份,另一边又是民间融资者,其资金来源便是集资放贷,而当高利贷破产之后龚爱爱大量囤房,这一事实的曝光,也就使神木民间借贷危机浮出了水面。

  而将神木县推到舆论的尖口的是7月15日发生的围堵县委书记一事。7月15日,神木县部分群众因受到谣言的鼓动,将神木领导因为经济崩盘要出走的谣言信以为真,于是陆续到县政府聚集,围堵领导。

  至此,神木县又成为全国注意的焦点,但这一次不是因为其创造的高额经济效益,而是其民间信贷的崩盘。资金链断裂,信贷危机爆发,基于上述的各项因素,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信贷纠纷,据统计,神木县受理的民间信贷纠纷案件数量很多,并且这两年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

  根据神木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信息,2012年以来,神木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4786起,涉诉金额达32.17亿元;今年截至7月11日,已经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771件,这一数据是2011年的四倍多。

  借贷信用危机带来的不仅是不断的纠纷,还致使民众大量地将资金回笼,这就是资金流动性缩小了,导致神木许多中小企无法完成贷款。据神木县金融办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6月底,神木各银行的存款余额为682亿元,贷款余额为360.1亿元,存贷比为53%。这就意味着神木的放贷率较低,而民间资本也受到重创,在现在的形势下,企业融资变得更为困难。

  对于此次神木县爆发出的经济危机,有关专家表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高,而能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此次危机中出现大量煤矿企业关门停业的局面,就是对其抗风险能力的体现。另外,银行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经济支持力不足,就在客观上助长了民间资本借贷的规模。而民间资本借贷体系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又给经济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后果。

  据神木政府测段,目前,神木的民间资金总规模在700亿元左右,信贷危机的爆发,就加快了这些资金的收紧,资金的流动性缩小,资金无法完成其应有的流通作用,或将阻碍经济的稳健发展。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考虑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村镇银行等。通过这些渠道,一方面疏导老百姓手中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简化贷款手续,为当地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实现两头平稳运行。同时,考虑发行企业债券,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疏通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激发民营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