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1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吹响永康“二次出发”新号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林燕 吕丽宁

  7月26日,永康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十六届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徐华水提出了涉及永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永康当前及今后发展大局的十个问题。

  一位县级市市委书记“点题”论发展,通过“十问”剖析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弊病,找准问题谋发展,正在浙江永康进行。

  “三换”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永康地处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五金产业久负盛名,素有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的传统技艺,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区域经济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基础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的发展格局。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引领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形态提升、产业升级,同样是永康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由于长期面临企业多、土地少、生产模式粗放、产业定位偏低的困局,内外夹击下的永康经济如何逆境突围?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永康工业经济的“升级版”。

  ——“腾笼换鸟”,厂房改造盘活土地存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古山镇后塘弄二村建起了一片用地面积达53000平方米的厂房,进行有色金属冶炼,点燃了永康五金工业的火种。之后几十年,永康五金工业不断改革创新,从“低小散”变成“高精尖”,发展成了现在的千亿产业。

  但在经济发展的变革中,后塘弄二村厂房的结构、功能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需要,现在这片厂房成了废旧有色金属的分拣加工点和仓库。

  “这片厂房又脏又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低矮旧厂房,成就了后塘弄的过去,却阻碍了后塘弄的未来,富裕起来的村民要求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对此,永康市提出,开展低效厂房改造,推动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土地存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古山镇党委书记吕剑新说,“去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提高土地集约水平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行动起来,‘腾笼换鸟’改造原有低效厂房,调整容积率,提高土地使用率,进一步优化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打造以现代五金、现代农业装备、汽车三大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

  ——“机器换人”,实现工业企业减员增效。

  5月20日,浙江全省推进“机器换人”(现代化技术改造)实现“四减两提高”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现场会在永康召开。

  会上,副省长毛光烈对永康“机器换人”的做法十分肯定,指出全省“机器换人”三年行动怎么搞,要多看看永康。

  推行“机器换人”,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减员增效。

  位于永康的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品牌影响力最强的专业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供应商,目前已拥有行业内居于首位的品牌影响力,凭借多年创新发展,已逐渐显现出了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优良、营销网络覆盖面广等多项优势。

  集团董事长吕强表示,“在‘机器换人’中,哈尔斯公司投入400多万元对喷涂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除引进两条新喷漆线之外,又给地轨喷涂线机械手增加了一支喷枪,通过‘机器换人’,公司在不增员的情况下让产能翻番。”

  星月集团也在“机器换人”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该集团是永康五金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集科、工、贸为一体,总资产超过25亿元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集团总经理胡婷婷告诉记者,“星月集团设有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与浙江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企业效益。目前,我们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研制的节能环保型交通代步工具——增程式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近年来,永康以“工业强市”试点为契机, 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努力向“科技提效能”、“集约谋产出”、“创新拓市场”方向转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99.6亿元,其中“机器换人”投入91.6亿元,累计节省用工50%以上,人均产值、产品合格率等均实现大幅度提高。

  ——“空间换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位于浙江永康的能诚集团是永康乃至浙江“空间换地”的一个典型。

  在经济下行和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的多重制约下,国内部分省份持续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开始放缓。

  为向空间要地,提高厂房利用率,能诚集团建成了4层32米高的厂房,每层均可摆放重型设备,10辆23米长的大货车能同时在大楼内装货,并可在任意一层掉头。整幢厂房坡道按照U形流程结构设计,一直可通顶层。

  100亩用地上“长出”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以前老厂房的4倍,而且每一层都可以安装重载设备,屋顶还能种树、停车、收集雨水,实现综合利用。

  “同等核载,造价增加不大,但土地利用率极大地提高,集中生产还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管理成本。”集团董事长王斌坚说。

  “四个致力”打造全面“升级版”

  在谈到永康市全面发展时,徐华水表示,将用“四个致力”来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升级版。

  即:致力人文环境创新,打造改善民生“升级版”;致力产业优化创新,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致力城乡统筹创新,打造城乡发展“升级版”;致力提高党建水平,打造执政为民“升级版”。

  据了解,永康始终坚持铁腕治理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启动蓝天清水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加大民生投入,连续六年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启动社会保障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巩固深化“五费合征”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7万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以上。

  在加快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中,永康进一步树立人才是核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理念,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作为工业大市,永康全市现有近万家五金生产企业,从事五金产业人数超过30万人。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车业、门业、杯业、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等八大支柱产业,五金产品达1万多种,其中有1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前三位。

  永康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园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并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永康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

  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促进行业的交流合作,助推门业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五金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高端盛会。

  “总部经济”倾力打造以“十大中心”为载体的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总部中心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县级总部实践研究基地。

  在改善民生、推进转型升级中,永康更加注重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永康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五金名城的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绿色家园、富丽村庄”为载体,以改善农村民生为落脚点,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平原绿化、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培育中心镇。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深化改革,大力改善农村环境,着力推进创业增收,全力打造精品区块,全面提升建设内涵,逐步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推开”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全市711个行政村基本全部完成整治任务,16个镇(街道、区)基本完成全镇整治目标,创建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94个,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7个。

  目前,永康市正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重点把“狮子型”干部配备到“一把手”岗位上来,有效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徐华水表示,“十问永康”引发的思考以及“四个致力”构想,发出了“争创新优势,汇聚新动力,实现新梦想”的总动员,吹响了永康“二次出发”的进军号角,我们将为打造永康的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