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晒出建筑工地的“民工工资单”,最高过万元,最低也有5000多元。记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真实工作状况并非像网友晒出的那么“美好”。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伤病时是否能享受到医疗保障?是否为年老之后没有社会保障而忧虑?
记者走访工地发现,工资条上的薪金水平基本属实,但为了拿到这个薪水,工人们每天起早贪黑,几乎没休息日。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存在普遍现象,有的工种甚至存在高风险,拖欠工资也是常有的事情。等等。作为建设城市的生力军,他们虽然拿着“高薪”,但也是一群“高辛”人群。
高风险 拖欠工资
“我们做的许多活都不能按时发工资,好的拖欠几个月,有的甚至要拖欠一两年,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工资实际上兑不了现。”在石羊场一家建筑装饰工地,来自四川巴中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说,他们等活靠运气,但是按时拿工资也是需要靠运气。
王先生的工友告诉记者,外出打工,他们身上带的钱本就不多,在付出辛苦劳动,工资被拖欠后,生活就更加拮据。生病了不敢去医院,医院动辄几百甚至上千的医院他们承担不起,生病了只能随便吃点药挺着,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衣服。
记者了解到,虽然明面上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低,但这是日工资。“农民工多是户外作业,工资按天发放,遇到下雨、下雪等不能上工的天气,是没有工资的。”同时农民工的工资多半是工程完了才能结清,有的还得分几次。“去年7月份做的活,5万元的工资到现在我才拿到4万多万元。”王先生告诉记者说,因为要赶工期,他们往往需要加班。在烈日下很容易脱皮,各种器官受损,甚至有毒有害的恶劣环境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上,拖欠工资已经是建筑行业不争的事实。每到年底,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层出不穷,欠薪者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农民工的工资。讨薪的新闻多了,舆论多少开始变得麻木,讨薪的农民工必须拿出“行为艺术”的“范儿”才能引起关注。因讨薪丢失生命的报道也屡见报端。
另外,农民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危险重重。每年媒体报道的建筑业安全事故不断。据了解,媒体报道的那都是重大事故,一般的“小事故”没有端上台面,每家公司一年里都会有一些小的事故。比如摔断了手脚、摔坏了内脏……这些伤残农民工如果遇到无良老板,往往会被威逼利诱。结果是事故被隐瞒,伤残者得到一笔不足以弥补损失的抚恤金。农民工们都知道上了脚手架,就意味着不一定能好手好脚地下来,可是为了生活,他们只能上。
再者,在工资之外,两者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空间也大不相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上班意味着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从事同一工作,直到年老体弱,且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劳动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我们干活都是临时性的。今天跟这个老板,明天也许会去另外一个地方。”王先生说,一般一项工程干完不一定能接上下一个活儿,常常要等两三个月找活儿,这段时间就是没有收入的。王先生说,“说白了我们干的就是苦力活儿。”
“我们干活一般都是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8点才能收工,工作时间很长。”来自广安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说,我们不仅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也很大,在成都的许多建筑公司,像我们这样每个月工作30天的建筑工人比比皆是,不过大家也不愿意休息,因为我们的工资是按天计算的,干一天才有一天的工钱,休息就没有钱可拿。
在张女士打工的成都华阳建筑工地,工地的负责人表示,“像现在这么热的天,工人们吃住就在路边的简易帐篷里,就这份罪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农民工基本的生活条件以及休息权都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更少能从工作中获得赚钱之外的乐趣与成就感,大多数拿到钱就寄回家了,供老家的孩子上学,生活之用。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有所提高,但掩盖不了其工作的重复性、单调性,以及上升渠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以搬砖工为代表的农民工,他们的工作条件艰苦,一般都是室外作业,风吹日晒,冬有严寒、夏有酷暑,个中辛酸是在办公室吹着空调上班的白领们难以体会的。
同时,就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言,农民工从早干到晚,几乎挖掘了所有生命潜能。他们包吃包住,不过常年吃的是大锅白菜、包菜,住的是夏热冬凉的工棚,而且常年背井离乡。
据了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休息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法》则具体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同时,也明确了公民依法享有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权。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农民工成了“法外之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外出农民工占89.8%。
缺乏福利保障
农民工的工资里往往没有“五险一金”、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据了解,尽管一些农民工拿到手里的现金收入的确不菲,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少五险一金和相应的社会福利与医疗保障。
关于农民工高工资,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下,网上的艳羡之声溢于言表,但说穿了,羡慕的不过是薪资数字、而绝非生存环境。“就譬如城里人热衷的乡村游,说起来个个无限神往田园牧歌式的‘原生态’,但真要让其置身其间、安享此般‘业态’,恐怕唯恐避之不及了。”一网友如此评价大家对农民工高工资的不理性认识。
应该说,表面上农民工拿着高工资,但依然是弱势的。他们以血汗换来的“不菲收入”,没有改变他们仍然位处社会分工金字塔底层及缺乏归属感的现实困境。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不妨多一些平等的倾听,帮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非总是“由他人代言”。
因此,要想消除“高薪”背后的“酸楚”,应该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对侵害农民工休息权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责令违法违规用工单位支付高额损害赔偿费,责令其停业整顿,对相关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