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鹤楼:一个国产老品牌的重生之路(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谢志勇

  

  今天,在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厂史展览室,有一块醒目的展位,陈列着该厂“永光”倒牌的始末。这个湖北卷烟工业曾经的“知名品牌”因为质量问题倒掉,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成为湖北卷烟工业发展史上的切肤之痛。

  黄鹤楼品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重新面世的。和诸多国产老品牌一样,黄鹤楼品牌虽然经过二三十年代的辉煌,但也曾面临制造之痛。这种痛楚的直接表现,就是低水平、同质化、重复性的低效竞争,导致大好的市场拱手让人。

  温水煮青蛙,这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卷烟工业的真实写照,大而不强,市场让路,没有竞争优势。黄鹤楼品牌在这样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度过了它重新面世后的十几年时间。而这样的生存处境,又何尝不是如今很多国产老品牌正在面临的。殷鉴不远,必须改变!

  重启经典,继往开来

  时间来到21世纪,对于一个国产老品牌来说,经过八十多年的沧桑变幻,依然能够保存下来,已经不易。然而,保存下来,或者重新面世,并不是它的最终出路。

  八十年对一个品牌来说不算太久,但对于中国的品牌来说也相当久了。黄鹤楼品牌进入21世纪,重启经典的时间到了。当年与黄鹤楼一起尘封的,那个“南洋烟魁壹号”配方,终于在新世纪与黄鹤楼一道,经典重启。

  2004年,经过湖北中烟技术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用当代的智慧实现前人的创见,重启并升华了“南洋烟魁壹号”配方——1916·黄鹤楼诞生,国产老品牌黄鹤楼因之重焕光彩。湖北中烟人用13项专利,圆了跨越90年的世纪之梦。

  重启经典,只是一个起点。技术研发是黄鹤楼品牌经典重启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技术的根本作用的发挥。然而,看得见的是技术和产品,看不见的是黄鹤楼品牌依靠创新驱动,持续不断开展的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具有开创意义的品类创新。

  提到观念创新,在黄鹤楼品牌发展过程中,凝结着很多重要的观念:转变作风先行一步、跳起来摘桃子、服务为王……这些思想观念,是一个国产老品牌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导因素。近年来,黄鹤楼品牌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具体来说,通过树立“难行能行、持续创新”的干事理念、“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理念、“先予后取、服务为王”的经营理念、“合作共赢、齐头并进”的合作理念,形成了具有黄鹤楼品牌特色的文化观念,为品牌的发展赢得了人心,凝聚了共识。

  国产老品牌的失落,往往因为落后的体制机制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黄鹤楼品牌早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搭建创新型组织,创建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型品牌。依托黄鹤楼科技园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联合2700多名社会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吸纳上万名社会精英提供管理、培训、咨询等智力服务,品牌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建立总部基层畅通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搭建快速响应市场的组织架构,打通品牌发展的“任督二脉”。在这一体制机制下,黄鹤楼品牌得以在天然香精香料、功能型嘴棒、优质重组烟叶等多个重大技术领域已取得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360项,授权专利936项,实现每四天诞生三项专利。

  大量的实践证明,国产老品牌不能吃老本,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元素。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2008年,黄鹤楼品牌“淡雅香”品类通过行业认证,被认定为行业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奠基性意义。“品类创新”更是让黄鹤楼品牌在重启经典之后,拥有了继往开来的力量。

  如今,黄鹤楼品牌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持续成长。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牌,到三十年代尘封,八十年代重新面世,黄鹤楼品牌的前半生过得艰辛又坎坷。

  进入新世纪,黄鹤楼——这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国产老品牌没有被岁月遗忘,没有被市场淘汰,归根到底,得益于它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条国产老品牌的重生之路,不一定适合每一款“国货”,但是它所带来的启发、具有的借鉴意义,也许每一个渴望得到重生的国产老品牌都不应忽视。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属于国产老品牌的春天,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