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
从“特制黄山”正式上市的十余年里,“黄山”从皖江大地,迅速渗透江、浙,大踏步进军东北、华北、华南等市场,也使得“黄山”从区域性品牌迅速壮大为全国性品牌。一举打破了“沪、云”高档烟一统天下的局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山”品牌累积了深厚的品牌内涵,以独特的吸食口味风格赢得了市场的喜爱。
2012年,黄山品牌以新规划、新架构、新品类、新产品一系列鲜活形象开启了以提升结构为核心的“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为此,一条旨在提升产品质量品位、助推品牌升级而量身打造的精品生产线——“黄山”精品线由此孕育萌生。
“黄山”精品线坐落于合肥市高新区,规划占地522亩,规划生产能力80万箱以上,是安徽卷烟工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装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技术改造项目。“黄山”精品线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安徽卷烟工业的生产制造水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以“精品制造”的高度为跻身未来中国烟草强势知名品牌的“黄山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建设进程 创造“黄山速度”
作为烟草行业“十二五”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和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黄山”精品线的建设从审批到建设完工,一直都受到国家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关爱和重视。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实现“早投产、早受益”目标,“黄山”精品线项目引进“项目生产力”先进管理办法,按照“对外对标先进,对内比学赶超”工作思路,坚持“白加黑、五加二”的全天候、全过程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系统化、单元化、联动化,有效建立“周保月、月保季、季保节点”工程建设进度保障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有效缩短计划工作链。从2011年1月11日联合工房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到2012年12月29日项目全面落成,投入使用,将原总工期42个月缩短至不到24个月, 创造了行业技改建设新速度。
项目特点 体现高品质
规划设计起点高。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办从源头把好设计质量关,采取设计院驻点同步设计、同步优化、同步审查方式,建立方案会审工作机制,有效压缩了设计周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设计工作,为实现工程质量创奖目标夯实基础。
施工质量要求高。始终将全力推进“鲁班奖、绿色三星级工房”目标化、指标化作为提高项目建设工作质量的对标标准,坚持一步到位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在施工过程中,以创奖质量技术要求为标准,实施全天候跟踪机制,严把过程质量关,并采取项目包干制,强化现场过程质量控制与内外部沟通效率,实现各项工程质量一次性达标创优,确保工程质量标准赶超创奖目标。
安全生产零事故。项目始终将施工安全放在工程建设首位,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障体系,采取“工程未动,安全先行”管理思路,从内部抓起,层层签订《项目安全责任书》、《安全承诺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开展项目安全培训,采取走动式施工安全管理,通过诸多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取得了工程建设安全“零事故”的良好成效。
技术装备 国际先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黄山”精品线项目投资近10亿元引进了多台套国际一流的制丝和卷接包设备。智能园区建设、数采、MES系统、智能控制、生产集中控制等信息化项目,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控制水平。
“黄山”精品线集成了烟草行业品牌专线的先进经验,制丝生产线独创“两头三身一尾”工艺布局,新建片烟高架库、烟丝贮存库、辅料高架库、滤棒存储输送等系统,具备整体布局合理、设备配置一流、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柔性敏捷的鲜明特点。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对于提升卷烟产品的内在品质、品牌形象、增强发展后劲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经验证,在原料配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黄山”精品线生产的卷烟的产品质量和吸味都得到大幅提升。
完美收官 助飞“第三次创业”
原国家局局长姜成康2012年8月30日视察“黄山”精品线时强调,要在“精、优、严”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突出精。“黄山”精品线不但要拥有一流生产设备,更要拥有一流的加工工艺技术,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发挥到最佳状态。二是体现优。要确保“黄山”产品质量达到高水平。三是抓住严。要严格管理,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为“黄山”精品线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是安徽中烟的“品质建设年”。朱建华总经理在“品质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指出,“如果把品牌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品质就是树根,根深才能叶茂,树大必须根深。”“黄山”精品线无疑就是黄山品牌品质建设的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