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东涛 欧阳日辉
(上接6月8日03版)
六、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中共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一个让世界惊叹的“黄金十年”。
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小小寰球,无奇不有,无怪不存。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文明中国,却往往被一些只有一二百年国龄的某些人成天谩骂。在一百多年前,别人瞧不起而既欺侮又谩骂中国,那是因为中国衰落了,沦落为东亚病夫,而今日中国繁荣昌盛,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则有那么一些人,主要是美国人,一方面谩骂中国,另一方面又竭力聒噪唱衰中国。
其实,美国人也好,其他外国人也好,他们实际上根本上离不开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即没有中国订单和贸易的支撑,他们的经济更会加速衰落,甚至破产。
过去20多年,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国外媒体出现各种花样的“唱衰论”,聒噪不止。无论是“唱淡中国”,还是“做空中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面前,这些唱衰论、聒噪论不攻而自垮,成为过耳杂音。美国专家罗伯特·库恩说:“2002年到2012年是一个发展、巩固和变迁的历史阶段。中国在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的稳定局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印证。”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包括单边主义强美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而中国却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两次危机的风暴,不仅啃不动中国,吹不倒中国,而且中国以“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和人文情怀,成为抵御和治理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这就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什么是“道路”,什么是“模式”?二者既相通,又相异。相通是指意义有相近的一面,可以互相替代或近似替代;相异即差别和不同。我们的理解是,“道路”是“模式”的基础和前提,“模式”则是“道路”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说“道路”属于“主义”层面东西,“模式”则属于形式和方法层面的东西。“中国道路”,就是指中国所走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过程。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道路”的奠基礼。“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新道路的起点。新中国走过许多弯路,受过许多挫折,但总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改革开放则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持续而成功的新探索。第二,反思苏联模式形成和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坚决不走苏联、东欧那种“休克式”、“激进式”的改革道路,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第三,“60年改革”探索中国道路。新中国的前30年已经进行过4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起,共同探索着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第四,学习、选择、借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不断地促进着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对中国道路的完善和优化也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第五,“渐进式改革”成就了中国道路。为了使改革易于进行,尽量不搞体制“存量改革”,而搞体制“增量改革”。第六,“逼迫机制”促进中国道路完善。严峻的形势必将对内部制度改革形成“逼迫”,进而从根本上形成利于内需启动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善用“逼迫机制”的激发效应,将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深入。
“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迄今成功经验的理论凝结。中国模式有四大理论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国模式能够成功,在于:中国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以及在这个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尤其有一个富有权威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重要政治前提;经济改革“理性超前(激进)”和政治改革“理性滞后(保守)”的非对称组合;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又高度警惕和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又坚决不搞教条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的文明传统,同时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中国道路的成功案例引起了国外的热烈讨论。俄罗斯《红星报》指出:中共的“中国道路”“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国家成就华章”。中共“提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苏联由于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而解体”。奈斯比特、米歇尔·戈代等人也认为,中共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时代的话题”,“正在改变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
攻击和非议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聒噪之声最强的美国,却有这样一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伯特·库恩,他总是长期坚定不移地客观介绍和评论中国:“中国共产党正在创造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今天的中国可能是一个经典案例。这个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在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体制下,怎样去建设一个繁荣、民主的社会。”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说:“中国共产党在过去60年里表现得相当不错,并证明了它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很好地保护了国家利益,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发展了国家经济;甚至改善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改革开放34年后的中国,已然开弓没有回头箭,停滞倒退没有出路。十八大总结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描绘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又迈向了改革发展之路的新征程。沿着中国模式,中国让世人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以及领路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志向和逻辑。沿着中国道路,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还将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中国人关心,外国人一样高度关注。国外经济学家也已经把中国作为全球市场走向的风向标。有国外媒体指出,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从美国到奈米比亚,各国的战略和政治决策将无一不受到中国的影响。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正位于从世界工厂走向工业强国的十字路口》的长篇报道,中国“向何处去”对德国乃至全球企业至关重要。
2012年10月20日,当十八大刚刚闭幕,英国《泰晤士报》就报道说:这个国家领导层将管理全球人口最多,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一领导集体不仅影响中国,也将影响着全世界。
十八大把已经进行了34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十八大把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八大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