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如何用文化力量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铜俭

  

  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的勃兴,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做起来又不知从哪里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由此造成的困惑、误区、挫折、失败,不在少数。但我们不能停止思考: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们的企业文化将是什么?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什么?尽管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总是把我们的思考不断引向深入。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应明确基本概念。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几点很重要的作用,即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向导作用、激励作用,因此这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强做大“事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和经营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要想到是否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实事求是地在塑造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我感觉这当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的企业高喊什么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等口号,当然这样讲并没有错,只是离企业实际太远,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误企业发展前程的。做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

  二、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的力量,它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是品牌革命时代,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在品牌文化塑造过程中,把职工整体素质逼上去,激活员工的创造力,激励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持续稳步发展并兴盛于世。

  塑造优秀品牌要首先要从产品质量抓起。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应当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努力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并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结果精品”,更要追求“过程精品”。要求每一位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工作零缺陷,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三、抓好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转变,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即首先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育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要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企业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企业的发展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引导和促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企业要发展,就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头脑,让他们想别人所不能想,做别人所未能做,培养激情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2、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企业要培养员工使命感、事业心及敬业精神,这主要表现为认真操作的习惯、凡事负责任的习惯。

  3、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我们企业倡导团队精神,宣传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4、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

  四、强调价值观的培育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托。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也毫不例外。经营思想革新、品牌革命、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的,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1、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领导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为持续满足社会需要,企业领导就应学会采用先进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力手段,生产具有特色并能多获利润的产品。领导的所作所为,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我们在企业要经常传播六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2、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国企员工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他们既是企业主人也是雇员。因此,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企业整个风气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要达成所有的目标,必须关心和满足员工、员工家属和整个社会的需要,并将其列入企业所追求的社会目标。这个社会目标当然还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保证现在和未来的人类有良好的生存空间。

  3、管理的价值观。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文化管理最终是表现在制度上、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孜孜以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管理机制。

  4、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又是"三观"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认真对广大员工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为而且有位。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个人自身的价值。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种各样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不可能一日而成,它是以经营理念及组织行为的规范,通过引导、约束而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直到最后,形成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党委政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