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实现转型升级就得敢想敢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章涵

  

  当一个小小指甲钳,广东揭阳产和德国本土造的价格相差100倍,其间的价差不仅标示出产品附加值的落差,更象征着一个产业的代际鸿沟。中国制造如何摆脱低端境遇,实现转型高端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经的一次大考,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跨过的一道大坎。

  不久前,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揭阳市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前主席、RSBK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鲁道夫·沙尔平达成共识,在揭阳率先试点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希望通过这个合作项目,为传统金属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到新路,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供可行路径。

  出路都是闯出来的。广东从改革开放之初得风气之先创造地方经济腾飞奇迹,到今天未雨绸缪以战略思维探索开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勇于创新的广东在遭遇发展瓶颈、困惑的时候,敢于和善于另辟蹊径、大胆转型、打造地方经济升级版的可贵精神与有益尝试。

  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背后,是不进则退、无路可退严峻形势的倒逼。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对国内制造业的严重冲击仍未退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位居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如何应答,将决定传统产业的生死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

  危机的背后是机遇。谁能率先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谁就能掌握主动,实现新的腾飞。揭阳市的金属制造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尽管企业数量多、产量大,但生产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已经显现,转型升级是别无选择、势在必行。如何转型,怎样升级?揭阳的做法是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把企业经营、行业发展留给行业协会自己来统筹,政府只在土地、政策等基础环境方面提供帮扶。这集中体现在中德金属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思路之中。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找到短板也就找到了出路。揭阳金属制造企业缺技术、缺品牌、缺人才,污染严重,资金分散、利润趋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舢板抵不过大航母,唯有抱团取暖,寻求合作,才能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上抢得先机,在资金规模、治污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整体实力,切实提高行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单个企业无法破解的治污难题,充分释放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在金属生态城的建设中,先行与德国方面的深度合作,先建的是核心区电镀酸洗工业园,充分体现了技术引领、人才支撑、治污先行的先进理念。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中外合作为支点、政府战略引导为基础,广东揭阳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的过程中,发展思路渐次清晰,实现路径日益拓展。庞大的中国经济版图中,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城只能算是只“小麻雀”,但正在这个“中国五金基地市”进行的探索,显示了广东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透露出推进转型升级的扎实步骤。

  不改革或许没有风险,但不改革要承担历史责任。开拓总会面临未知的坎坷,改革总要面对数不清的考验,但唯有开拓进取,才能抵达胜利彼岸,尽览风景无限;只有锐意改革,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把梦想变成现实。

  广东揭阳的实践正在进行,筑梦者的奋斗仍将继续。中国经济求解转型升级的时代答卷中,将记下他们的探索,镌刻他们的努力。(作者为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