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从小加工作坊到掌握行业话语权、参与标准制定的龙头企业;“五年大跨越”,从倚靠人口红利赚“手工费”到勇立创新潮头,向科技要高附加值,销售额两倍增长……记者日前走访企业时发现,近年来,在广东东莞厚街镇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不论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大批企业举起知识产权的“利矛坚盾”,开辟转型升级之路,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美丽蝶变。
【本土企业】金河田:知识产权护航,蝶变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在厚街镇早期培育的一批专利优势企业中,成立于1993年的东莞市金河田实业有限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加强研发创新能力,重视专利的研发申请。十余年间,对知识产权的远见卓识使金河田从一个做五金简单加工的“作坊”,转身成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电脑周边设备专业制造商”之一。
“保护知识产权是防止别人侵权,同时也防止自己无意中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总经理助理谢月明告诉记者,2007年在武汉发生的金河田成功维权事件(2007年武汉知识产权维权“十大事件”之一)对公司上下震动很大,此后更加坚定了金河田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为了防止别人仿冒侵权,金河田的每款研发创新产品都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这归根到底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越是市场环境不好,我们对产品研发创新和专利申请投入力度就越大。”谢月明指出,金融危机前后恰是金河田专利申请的高峰期。迄今,金河田已申请专利391个,其中发明专利 7个、实用新型专利49个、外观专利 335个。借助这些硬实力,金河田主持制定修订了多项国家标准,并成功创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工业龙头企业。
“现在市面上针对金河田的仿冒品明显少了,这不仅有效维护了我们的知识产权,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谢月明透露,目前,金河田正按省级相关标准,对知识产权进行标准化运作,力争达到效益更大化。
【台资企业】骅国电子:以专利提高行业“门槛”,为企业夺取发展先机
作为一家台资企业,骅国电子从1997年开始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于2008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专利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试点企业”。至今已申请专利13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0多项。
“我们每年在产品研发创新及专利申请方面的投入,起码占公司营收额的4%。”骅国电子执行副总室特别助理胡天和告诉记者,知识产权的投入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从2001年至2012年,骅国电子年营收额从10亿台币跃至30亿台币。
“除了销售额上看得见的好处,实际上,企业拿到专利,就意味着同时抬高了他人进入行业的门槛,为自己夺得了发展先机。”胡天和透露,骅国电子十分重视抓住机遇,将专利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目前,在其6个发明专利中,有3个与新能源LED相关的发明专利正在公告。获得授权后,骅国电子将迅速应用这3项技术发明,生产LED绿色节能产品。为此,骅国电子已投资逾500万元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准备测试投产。
(据厚街广播电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