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永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与发展战略部部长、研究员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理解这种创新是广义词,如机构改革也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发展战略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从长远看,各种方式的变革是技术进步。中国技术进步为什么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经济运行基本是不完全的成本运行,主要体现在资源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大多数自然资源水平要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品价格比较低,尤其是土地价格,从各地招商引资都可以看到,有的甚至是白送还要倒贴。另外,我们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费,相关环境税费偏低,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经济运行的特点,使得我们企业没有兴趣进行技术创新。
第一,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得企业即便是完善工业流程也能够获得利润。因为没有压力,这样就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了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运用的前景决定技术供给,经济在不完全成本下运行,通过影响技术供给和需求以及劳动者素质等几个方面来影响技术创新。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尤其缺乏劳动者素质教育的提高,从而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广和应用。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创新体制问题,国民意识问题,发达国家技术封锁问题,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企业缺乏压力的问题,因为很容易赚钱,所以就不用搞一些技术创新。
第二,劳动者报酬偏低,使劳动者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持企业本身的技术更新和更多的技术培训。因为没有钱和时间,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也使得下一代很难接受好的教育,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这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而且不利于提高劳动者技术渐进式革新能力。
第三,一些研究院所的改制问题直接影响创新的积极性。比如,有些研究所现在根本就不搞技术,市场有什么活就干什么事。研究院变成了一个生产企业,而不是研究机构了。院所改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