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轻言“跨越”是非理性冲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赵建/文

  “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至今还成为一些企业的动人口号。如果我们不细细追索其中逻辑的严密,或许会为企业家们勇敢的创新精神所打动。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一夜暴富、渴望用种植胡萝卜的方法收获人参的今天,我们的企业真的能“跨越”春天和酷暑迎来秋收的喜悦吗?

  我们还记得几年前曾在央视广告竞标会上出尽风头的某企业年轻的老板,虽然仅有年一亿美元的营业额,却敢公开宣布自己要争取进入世界五百强的行列。可能他并不知道世界五百强最后一名的年营业额一般也要超过一百亿美元。今天,除了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仍留余音,他的企业早已消失……

  可是,一家企业的败落似乎并不能引起企业界的警惕,一时的成功仍然“激励”着众多企业涌向“跨越”的狂潮。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广告词,使人们自然会记起被誉为“冰柜大王”的澳柯玛。1990年,鲁群生挂帅濒临破产的“黄海冰柜厂”,经过四五年的励精图治打造出闻名国内的“冰柜大王”,并开创了1994年到20世纪末的辉煌历程,澳柯玛也因此与海尔、海信、青啤和双星一并被誉为青岛市“五朵金花”。

  “海尔、海信不做的,澳柯玛都做”,澳柯玛的“跨越式”宣言一时令人惊叹。

  然而,2006年3月,澳柯玛惊爆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19.47亿之多,银行和供货商等债主登门逼债,澳柯玛资金链彻底断裂,供货商几乎全线停止对澳柯玛的赊销,整个澳柯玛集团陷入瘫痪状态,骄傲转眼化为悲哀。

  为解决澳柯玛资金占用危机,青岛市政府付出了巨额的资金成本,在解决19.47亿元资金占用的过程中,政府出了8亿元现金,而且在2008年10月底之前,现金置换澳柯玛7亿元不良债权。

  网友评论说:澳柯玛亏损是家电业浮躁的典型代表。

  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这么容易跌到,为什么会跌得这么惨?

  我们看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趋向拉近了企业的地域和时空距离,由此而产生的机敏、锐进、开通等品质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力量。但是,不幸的是,浮躁的企业家们却把敦厚淳朴、艰苦创业、脚踏实地看成了落后的倾向,最终却使“跨越式”发展、“超常规”思路失落了本身的深度,成了头脑发热的激越冒进、对市场规律的无序践踏。

  美国的《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世界500强,在今天更加触动了一些企业的500强情结。但是,即使是跻身500强的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据统计,世界500强的研发费用占全球费用的65%以上,但是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费用到如今也仅仅为1%左右。

  那么,如何去缩小这种差距?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将起到一个平衡器作用,新技术、新知识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它们在全球是流通的,所有的竞争者都会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发展将趋向一致。

  我们无意去嘲笑这种美好的愿望,但是现实的差距靠这种愿望却无法跨越:技术全球化在使用技术方面的合作会有很大进展,但是在技术生产却难以全球化,技术创新前沿成果和技术协议仍然集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

  以建筑业为例,与全球最大的五家建筑服务商相比,中国最大的公司在规模方面毫不逊色,但是,在建筑综合服务能力,尤其是设计、特许运营的能力上,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在“跨越式”、“超常规”的背后,是落后引发的冲动。而改变落后,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是与世界比肩的自生能力。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企业在全球性经济竞争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有企业都要把提高全球性竞争力作为竞争战略上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尽快取得与世界顶尖同业同等水准的生产力,否则不可能继续生存,更别说繁荣发展。

  著名的戴尔公司从创业伊始就以非常务实的方式运作,戴尔常问:“完成这件事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来,他们杜绝了所有产生官僚体制的可能性,而“事实是最佳良友”成为戴尔公司的座右铭。靠着这样一种精神,戴尔公司以极小的规模却以127%的超速度成长,用最简朴的方式抵达了一种高级自然化状态。戴尔公司在2012年仍然是全球计算机制造商中排行前茅,净收入达到621亿美元。

  而我们的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技术结构和管理结构就盲目发展,追求速度,有一两项成功就误以为这是成功体系,就可以“跨越”现有的基础无限地扩张,结果却成了昙花一现。

  我们奉劝准备“跨越”的企业从冲动中冷却下来,因为在经济运动中存在某种客观的、不以人的美好愿望而改变的必然性和经济规律。技术的快速更新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决定企业的竞争是剥离浪漫逻辑的生命力比赛,企业不能轻易地再作地域性的兴奋和时段性的迷醉,只有脚踏实地地增强自生能力,通过务实地发展提高在世界舞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