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的解套梦想
若论及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梦想,我想有超90%的股民的梦想是解套。期待股价回到成本价,解套后,离开这个令人伤心欲绝的屠宰场,将成为遥不可及的股民梦想。
弗洛伊德以为,梦是欲望的满足。他指出,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从梦的本原上解释,梦想不过是精神和欲望的衍生物,做不得真。
与广大股民的悲观相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以一篇《与年轻的资本市场共进》檄文,励志青年人,并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证券期货监管者的中国梦。肖钢指出,资本市场二十余年发展由小及大,正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梦想确有成真一说,不过需要代价交换。《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马丁·路德·金,几经奋斗,最终获得成功。其本人也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做出巨大贡献,但最终为当局者不容,被暗杀而死。而股民要想解套,必须付出长时间的等待,以及坐卧不安的煎熬。
当然,梦想破灭的事例不在少数。西方的魂断蓝桥与中国的南柯一梦、黄粱一梦都是梦想破灭的极好例证。盛唐时期,天朝上国的美梦成真,地位与国力名副其实。清王朝妄顾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最终因天朝上国的迷梦而闭目塞听,引西方列强入侵。
需要指出的是,证券期货监管者的中国梦,是以多层次市场体系为重要载体。多层次市场体系,意味着市场结构(广度)、市场体系(深度)均会不同程度地扩展,只是进度快慢、时间早晚问题。
目前情况下,监管者与股民的梦想,通常很难找到利益的契合点。监管者需要扩大市场容量,为经济发展解决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难题,股民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机制和市场机制,最终获得投资收益。
尽管监管者解决流动性的目的与股民获得投资收益的欲望并不矛盾,但是,由于利用虚假信息融资行为的有效治理机制,及退出市场机制不完善,形成投资者对融资者补贴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积劳成疾,形成监管者、投资者、融资者三方利益错位与资源分配混乱格局。
恢复股民信心
今年以来,截至5月9日,道琼斯上涨15%之多,日本股市上涨36%之多,台湾股市上涨7%之多,新加坡上涨8%之多,而A股独跌1.5%。
与不断上创新高的欧美股票市场相比,如今的中国证券市场积弱难反,投资者信心极度衰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股市的中国梦,多少会显得有些苍白和脆弱。作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名,证券市场的走势居然赶不上亚洲大多新兴国家,值得监管者反思。
很多时候,放弃梦想,脚踏实地,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掩饰矛盾、不回避矛盾,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
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三方,投资者、融资者、监管者缺一不可。要实现中国股市的蓬勃、兴盛发展,需要对投资者、融资者、监管者的利益进行同一、协调。首先需要做的是,用积极的措施来恢复投资者信心,彻底改变投资者对股市圈钱的坏印象。
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年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
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意味着融资由单一的上市融资渠道向其他多个渠道扩展。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意味着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为资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不过,政策的微调转向,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发展的春天”这个寓意双关的词汇,出现在肖钢的励志檄文里,昭示着监管者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而为投资者梦想而作的檄文,又在哪里?
股民应多理想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常有白日梦来揶揄和玩笑他人。著名的财经评论家水皮就以为,中国股民是一群爱做白日梦的投资者,现在他们做的一定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股民要实现自己解套的梦想,惟有依靠自己。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要么认赔出场,要么止损出场。与其在被套的痛苦中做着解套的梦想,何不空仓等待市场规范、健康后再进入市场搏杀?
不过,股市对股民的吸引,诚如高纯度的海洛因。股民一旦踏进股市,跟海洛因交上朋友,就很难摆脱对海洛因的依赖,这就其实跟魔鬼交易一个道理。很少有股民能够真正控制好自己的敛财贪婪本性,过度自信会促使他们多次返回市场,直到耗尽所有的财富、精力与信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能够控制好自己贪婪欲望的人,都已成为伟大的投资家。
很多研究股民心理学的书,都没能准确定义投机市场。资本市场是一个彼此博弈的市场,但更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博傻的市场。
过度自信,盲目乐观,是白日梦产生之本源,也是很多美梦破灭的根本原因。必须指出的是,理想和梦想是有区别。理想在层次上高于梦想,而梦想是随时都可以想的,二者就跟奢侈品和日常用品的关系,没有区别。理想可以让人站得高、望得远,而梦想只会让自己迷失、看不清方向。从这个角度上说,股民也许应该多点理想,少点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