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刘茂才:没有应对措施人类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者 李友军 贾一峰 报道

  4.28成都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会议厅举行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就人类面对的资源、环境、人口、生态危机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关注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本研讨会由成都理工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处主办,四川省环境科学协会地下水与土壤环境专委会指导。

  

  刘茂才:

  文明转型与生态文明

  

  与会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家,地质学家刘茂才先生认为,目前我们现在正处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比如我们现在吃不上安全食品,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基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挑战。

  他表示,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而我国更为严重的危机,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迅速激化,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矛盾也将增强,如果我们对此不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科学发展观,也就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

  刘茂才表示,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次文明转型,即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我国的国内资源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

  这就是我国面对的资源、环境、人口、生态危机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关注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表明,改革开放的过程,它是我们发展急剧增长的过程,也是我国工业化急剧增长的过程,更是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急剧增长的过程,因而也是人与自然的对立急剧增长的过程,同时也社会财富两极化急剧增长的过程,因而导致了我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急剧增长的过程,正是如此带来不可低估的社会危机问题,财富的急剧增长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占用向少数人集中,从而出现社会矛盾的急剧增长,”刘茂才表示,对我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

  此外,刘茂才称,他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寻求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余永红:

  地下水污染在“防”不在“治”

  

  与会的美籍华人,现为美国Hydrodynamics公司总裁,余永红博士表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淡水资源组成的地下水资源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突出表现在城市地下水超量开采和污染加剧。

  他认为,其中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给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应当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实现城市地下水的可持续性发展。

  余永红博士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资源的资源。当今全世界范围都出现了水资源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员,也不可能避免的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尤其是与日俱增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危机。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大增加了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

  就从污染来源解析,地下水问题的解决在“防”不在“治”。2011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其中列举了多种地下水污染来源,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铬渣、锰渣、石油勘探、化肥、农药滥用等。面对如此多的污染来源,能够采取的措施只有预防。

  余永红介绍,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无法承受的治理成本也使得地下水污染陷入困局。

  有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测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800万亿美元,只好扼腕叹息。2011年,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预计2015年年底前,中国将完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但是具体的、类似PM2.5防治的措施尚未推出。我国地下水相关标准体系的滞后,以及监测数据的缺乏,决定了后续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的推出需要数年时间。我国现有的《地下水质量标准》还是1993版本,仅仅包括39项指标,已落后于时代。

  他还表示,由于地下水的的严重污染与水资源密切向光,并且在我国已经造成了巨大危害,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Juho So:

  “中国,别美国化”

  

  与会的Juho So 博士旅美韩国人,现任美国Williams & Company Consulting, Inc.,工程主管,他表示中国应该关注家庭户数的增加、家庭规模的减小和家庭消费的增长。政府可以创造各种机制来鼓励家庭间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投资,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善中国环境。应当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服务,其中包括生产卫生和营养的食品、净化水和空气、制造氧气、缓和气候变化、帮助农作物和其它植物授粉、控制农作物害虫、以及碳储存等。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0%,但土地和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环境领域,也就是如何能够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严重依赖煤炭能源,因而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等严峻环境问题。此外,水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中国需要在净化水资源体系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这也是中国未来需要优先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Juho So博士说,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既有可供汲取的经验,也有可供借鉴的教训,中国应注意甄别比较,不应盲目的去模仿。

  例如,在过去30年里,美国在清理河流以及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制订了许多比较好的政策,但在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方面,美国显然并不是个好的榜样。再如,在处理都市化问题方面,纽约就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因为纽约是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城市,但它的公共交通体系却非常发达,其温室气体排放仅为美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但是,洛杉矶市的情况就比较糟糕,城市大,公共交通状况不佳,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小汽车,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都非常严重。

  中国许多城市越来越像洛杉矶,庞大的城区再加上郊区,人人都要开车,去哪里都要至少一个小时。他说,中国应该重新思考这种发展模式,因为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能源短缺,污染加剧,人们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路上。

  

  记者手记:PM2.5、地下水污染、土壤环境恶化……一些陌生的专业术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改变“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如何扫清我们心中对生态文化认识的“雾霾”?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到底最需要做些什么?

  记者认为我们要建立系统、规范的生态文化发展、生态宣传教育、生态伦理道德的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

  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社会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探讨其中的规律性认识,是极其重要而紧迫的,由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环境科学协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修复学术报告会”与会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实现和谐,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研讨,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记者采访了研讨会的部分学者,希望全民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