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66
汉明 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但这里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细节最能打动人,一块磁铁吸纳铁屑的建议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这样大家就更能珍惜企业的生产环境,用做钻石的精神来做酒。
车间环境的改善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很重要,对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变可能更超出人们的想象。2005年,一位叫王盖城的员工在《河套酒报》上写了他对无土封窖给车间卫生环境带来的改变。
“无土封窖使我们远离了呛人的尘土。以前,每当我们启开发酵室窖池上面的封窖细土和打扫卫生时,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尘土就像发疯的蜜蜂一样,一群一群在往出跑,它们在空气中飞舞着,我们被呛得难以喘气,就这样在这满屋飞扬的尘土中,让我们每个员工都感觉到,发酵室的空气永远不新鲜,灰尘也永远扫不干净。有时在打扫卫生时,就满腹怨言,没有舒畅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就经常采取一种办法,用水洗和拖布擦,虽然这样的办法确实可行,但只能抵挡一时,第二天又有了这些新的尘土,就这样今天擦了,明天又脏了,而无土封窖将使发酵室的卫生产生一个大的转变。员工们的心情很愉悦。”
在张建华所著的《向解放军学习》一书,他特别强调了内务管理与解放军战斗力的关系。书中说:解放军一切行动听指挥,需要从细节、从养成抓起,使组织成员把“一切行动听指挥”变为自觉。在解放军中,一个经常性用语是“抓作风养成”。能不能抓部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衡量军官有无带兵能力的标准之一。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基础工作要一件一件地落实。养成,就是从细节入手,从每个动作举止入手,从每天入手,把“一切行动听指挥”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和规范。在军队管理上,200多万军队,依据的就是3本共同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这是保证全军步调一致的基础。
张庆义之所以重视厂区内外的卫生,是希望以此为抓手,把河套员工养成一个注重细节的团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能打硬仗的队伍,最终实现“超越自我 追求完美”的企业愿景。所以说,搞企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手于扫地,收获的却不仅仅是扫地。
扫地与著名企业成长
别小看扫地这样一个非常日常的举动,中国许多著名企业家都有一堆扫地的故事。
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讲了,他儿子出国回来,问爸爸:我要接手企业管理,从哪儿做起?曾宪梓就让儿子从扫地和打扫厕所开始,他说厕所卫生状况是衡量企业细节管理的标准之一,当所有员工对厕所的管理都感到满意了,再让儿子介入企业经营。
曾宪梓还讲了这样一个选人的故事:
我有个很小的故事,比如我要选个总务,总务走了,怎么办?那么大的机构,那总务是干什么的,当时什么都干了,清洁卫生,管理员工。那我考试,早晨的时候,我就来个很简单的方法,怎么来考?我去我的电梯门口,到我的总经理写字楼,我路过100多米的路程,我就故意地放了一些报纸。以前的扫把,以前的一些鸡毛扫,就是故意把这条路弄得很不整齐。多数应考者来的时候都不看的,一口气跑到我公司办公室来,我说你行了,我说你就回去了。不用问了,肯定不行。结果其中有一个,看到我的扫把,放在电梯门口拦住,他把它放到一边,地下那么多报纸,他把报纸拿开整理好放到一个边上,鸡毛扫也是拦住路,他都把鸡毛扫拿开来,他到我写字楼的时候,我说你录取了。他问:你还没有问我,怎么就录取我?我说你就是被录取了。我告诉他。现在就是在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