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人社厅传出消息,甘肃省对2010年批准的943名领军人才开始任期考核工作。经过考核,第一层次领军人才3年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3年聘期期满考核不称职的领军人才予以解聘。
此次考核,包括德能表现和成果实绩两部分,重点考核成果实绩。德能表现指考核对象在聘期内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和完成任务情况。成果实绩指考核对象在聘期内在承担项目、科研成果、获奖荣誉、学术影响、团队建设和成果转化、产业贡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益。
针对考核对象的复杂性,考核采取了差异化的方式进行。按照领军人才所属的专业和行业,分设了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七个行业领域,每个领域均按照专业和行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当前成就与发展潜质并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统一”的原则,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绩效量化评分标准。
7个行业领域的绩效量化评分标准既有共性,也各有侧重。其中,工业领域领军人才考核指标中特别增加了“任期效益”指标;农业领域考核的指标则多了“成果转化”一项,强调了领军人才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与此相对应,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考核指标中增加了“临床实践”一项;教育领域的考核除了论文、专利、著作等指标外,还增加了“教学成果”指标,强调了社会效益,引导领军人才爱岗敬业,在本职工作上奉献才智。
考核由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考核委员会和领军人才所在单位共同参与。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控制在领军人才总数的3%以内。领军人才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领军人才3年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的,给予10万元奖励;第二层次领军人才3年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的,给予10万元奖励并晋升到第一层次。对3年聘期期满考核不称职的领军人才予以解聘。聘期内由专业技术岗位转为公务员岗位的领军人才,或2013年3月前退休人员不再进行考核。
领军人才工程实施以来,甘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稳定。943名领军人才中流向省外的有9人,是甘肃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失最少的几年。据不完全统计,近千名领军人才及其团队近年来主持完成各类项目2100多项,创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亿元。(张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