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地震发生后,4月22日,四川省发改委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4.20”地震期间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确保灾区市场价格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督,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迅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当地特别是灾区的帐篷、彩条布、医药用品、日用品、交通运输价格汽柴油价格及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开展不间断的市场巡查;对趁灾害之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谣言、价格欺诈、搭车收费以及不执行收费减免政策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灾区市场价格秩序基本稳定。
从20日起,全省各级价格检查人员在第一时间对重灾区雅安以及成都、甘孜、阿坝、眉山、乐山、德阳等相关地区的市场价格进行了巡查。雅安市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及时发布了“关于全市生产经营者在抗震救灾期间应自觉加强价格自律郑重告诫书”。天全县发改局在检查中对地震期间乱涨价的4家商铺进行了劝诫和查处,并责令其退还顾客多收价款,有力维护了抗震救灾期间价格秩序。
从近几日应急价格监测的情况看,灾区市场秩序总体较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紧急通知稳定灾区物价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避免灾区市场异常波动,物价过快上涨。四川省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加强灾区市场价格监督,严防抗震救灾物资乱涨价,保持灾区物价稳定,维护灾区人民合法权益,是一场十分必要的及时雨。
事实上,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前,面对一些地方物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国家发改委曾多次明确表示,对查出来的乱涨价案件,一经核实,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绝不让违法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指出,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的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国外,还有这么一个严厉处罚乱涨价的经典案例,2007年8月1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英国航空和大韩航空各处以3亿美元的罚款,原因就是这两家公司与其它航空公司合谋操纵航空业价格。同日,英国公平贸易局宣布以同一原因对英国航空处以1.215亿英镑的罚款。
换个角度讲,有关部门在严厉打击哄抬灾区物价行为的同时,我们还需看到,赤裸裸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发国难财的商家固然可恨,但是比哄抬物价、串通涨价隐蔽的策略涨价更值得警惕。实际上,除了哄抬物价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乱涨价例子外,花样翻新的策略涨价例子也不少见。比如,有的商家以原材料上涨、货源紧缺为由,人为减少市场供应,造成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市场供应不足。在地震灾害面前,在广大灾区人民嗷嗷待哺的情况下,对于各种各样的策略涨价显然不能掉以轻心,让无良商家有空子可钻。
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须把握好政策界限,严格区分成本推动正常转嫁与借机哄抬价格的界限、区分企业自主定价与串通涨价的界限、区分价格信息服务与操纵价格的界限。”查处明目张胆的乱涨价倒不难,但是“策略涨价”对有关部门是一个考验。
其实,真正竞争充分的行业,是不怕乱涨价的。比如国家民航局多次公布票价折扣标准,禁止低价竞争。有的航空企业还结成了价格同盟。结果各航空公司折扣照打,低价票照卖。
商务部紧急部署
避免发国难财的乱涨价为出现,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办法拓宽市场空间,挖掘市场潜力,增加市场供应,激活市场竞争,采取措施保护合法竞争、为遏制乱涨价提供市场原动力,切实保护灾区人民的利益。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商务部党组高度重视,部领导紧急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下发通知,对保障地震灾区市场供应,做好灾后商业网点恢复和重建工作进行部署。
一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商务部成立了由高虎城部长为组长的抗震救灾保供指挥部,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市场供应和商业网点恢复重建工作。二是及时了解灾区市场情况。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加强市场监测,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一线,了解灾区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价格变化和需求情况。三是充分利用商务部应急商品数据库,全面了解应急商品货源。根据灾区市场需要,做好调运准备。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周边地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市场应急调控骨干企业,根据需要协助灾区做好市场供应和救灾工作。四是尽快恢复灾区市场经营。在确保灾区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组织“万村千乡”龙头企业采购生活必须商品,通过设立流动售货车、临时销售点、流动粥摊等多种形式增加市场供应。帮助未损毁或受损不严重的商业网点尽快恢复营业,切实保障市场稳定。五是抓紧做好批发、零售、餐饮等各类商业网点灾后恢复重建及相关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并组织商贸服务行业和承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开展商业网点恢复重建工作。六是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和媒体通报灾区市场主要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的供应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和重建工作的需要。
四川商务多举措强援
笔者注意到,由于近来地震灾区物资需求量激增,地震灾区出现了物资短缺的局面,特别是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紧缺。
为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平稳运行。4·20芦山地震发生1小时后,四川省商务厅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安排抗震救灾市场供应工作,随后,该省商务厅成立4·20芦山地震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供应领导小组,并紧急下发通知,安排部署应急救灾工作。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商务厅已协调雅安市商务局组织8车矿泉水、牛奶、方便食品等应急物资送往灾区,并落实当地猪肉、食盐、粮食、矿泉水、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储备供应充足。
同时,充分发挥本省51户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的作用,保证大型骨干企业能及时组织、快速调运应急物资,维护市场稳定。全省已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三级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调运联系制度,有序组织、调运应急物资。市(州)商务系统的应急物资调运要统一报省商务厅,由省商务厅统一协调雅安市商务局后再运往灾区。
此外,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获悉,为保障雅安地震灾区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有序,四川省副省长甘霖已率省工商局主要负责人前往雅安、芦山等地,督促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工作。
“主要动员现有经营户,尤其是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经营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门营业,快速选择适当地点建立应急市场。”四川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让灾区外市州食品快速检测车辆做好应急准备,通行条件许可后,立刻开展检测,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据悉,四川省工商局还将加大生活必需品市场监管力度,保护好特殊时期消费者合法权益。
重灾县商业网点恢复营业
同时,记者获悉,在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协调下,受灾较轻地区大部分商业网点已恢复经营。
截至4月21日中午,雅安最大的2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雅安博娟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在雅安有1300多个门店)和雅安雅惠商贸有限公司(在雅安有800多个门店),已分别组织45车和17车、合计600余吨的矿泉水、方便面、饼干、沙琪玛、火腿肠等食品运往重灾区。并且为保证市场供应,这2家企业在县城的超市已全部恢复经营,在乡镇70%的农家店已恢复经营。
目前,地震重灾区较大商业网点已恢复营业保障市场供应。三个重灾县,宝兴县、天全县、芦山县,较大的商业网点22日下午已经全部恢复营业,目前灾区市场供应比较平稳。
据悉,在确保灾区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当地“万村千乡”龙头企业采购生活必需商品,通过设立流动售货车、临时销售点、流动粥摊等多种形式增加市场供应。同时,四川省已经启动芦山地震生活必需品市场日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了解灾区猪肉、蔬菜、奶制品、成品水、方便食品、卫生清洁用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
捐赠物资依需有序发送
在四川省成立省外政府捐赠生活物资工作小组,正在物资调配现场的四川省商务厅办公室副主任蒋志虎告诉记者,办公室设立的目的,是在省政府统一组织下,接受外省政府的捐赠,但是不接受非政府组织的捐赠。
据其介绍,根据指定的方案,外省市如果有捐赠物品,可以和四川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中心联系,调度中心接收到物资捐赠信息后,办公室将安排专人与捐赠省份联系,制定物资调运方案,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
同时,他透露道,目前,四川省商务厅正在组织本省内物资调运,很多物资已经运送至雅安市物资调配中心,统一调配物资分发。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各地商务委已经启动储备物资应急保障预案,随时与商务部调控司建立信息沟通。譬如,根据天气预报,21日-24日芦山县地震灾区将多降雨,四川省商务厅向商务部提出请求,希望解决灾区雨衣、手电筒等应急救援物资。
随即,商务部向上海市商务委发出特急电报,上海市商务委按照储备物资应急保障预案,与市重要储备物资管理成员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取得联系,紧急调拨雨衣5000件、照明电筒1万只、30000节电池等灾区所需物资。4月22日凌晨2点,该批救灾物资全部装运完毕并启运。据最新消息,物资已于清晨顺利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四川商务厅及时接收并以最快速度直接运往雅安市。
同期,成都市商务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保障灾区的生活物资供应。与市民政局提供的救援物资不同,成都市商务局救援灾区的物资主要是食品、瓶装水、生活必需品。据介绍,地震当日上午,该市重点商业企业按照4辆车一个编组,已将食品、瓶装水、生活必需品装车待命。下午,其中2个编组8台车,拉着近60吨食品和瓶装水火速赶往芦山灾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