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网购“捡漏”族兴起 网店诚信引关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林华 报道

  3月26日晚间,易迅网一款1999元的罗技TF15耳机售价被误标为1495元,同时保留了下单减700元的优惠活动。从当天晚上7点到11点,有数百名消费者以低于成本价的795元成功下单。为此,易迅网对80%的真实用户履行承诺。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网商不断爆出价格乌龙事件,也催生了“捡漏族”。他们每天混迹于网店之中,伺机大量抢购标错价格的低价商品,然后转手倒卖。

  

  网购捡漏族十分生猛

  

  高速发展的中国网商不断爆出大规模的乌龙事件,诸如“1元阿迪鞋”、“错价门”等。分析人士表示,网站内部对于业务的设定仍然杂乱,尤其是事故多发的图书类业务以及“快消费类”商品。

  近日,电商行业频现的价格乌龙事件又有新版本。3月26日晚间,易迅华南站启动的“天黑黑”卖场中,一款1999元的罗技TF15耳机售价被误标为1495元,同时保留了下单减700元的优惠活动。因此,从当天晚上7点到11点,有数百名消费者在易迅网以低于成本价的795元成功下单。

  据透露,最早发现“不正常”价格的是产品经理,该经理发现在降价的同时,没有取消优惠券,造成两个促销叠加的结果。

  为此,易迅网内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对订单进行排查,剔除20%的炒货商,对剩下80%的真实用户履行承诺,目前已全部发货。这一失误也导致易迅网损失数十万元。

  据了解,有部分炒货商以“没有及时发货”为由,向易迅网进行了投诉。而根据目前各大电商网站的规则,炒货商和黄牛党是禁止购买特价商品的。

  为了在网上淘“便宜货”,有人甚至成立了语音聊天群,被人叫做“白菜群”,即用“白菜价”购买廉价商品。

  某聊天群共有成员800人,有家庭主妇,也有大学生、白领和网店的专职卖家及买家,成员们根据购买商品的经验不同,被分成不同等级,其中会员多是专职买家和懂行的人。

  对于便宜货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一些秒杀的推荐网站,事先获知商家的秒杀活动,时间一到大家一起抢购。二是有会员在网上闲逛时发现店家标错价格,马上呼朋唤友抢购低价商品。

  商家发现自己的“低价”商品被大量下单后,一般都会拒绝发货,而群里的成员便开始向客服投诉,要求卖家按实际订单发货,如果店家始终拒绝发货,也不肯提赔偿事宜,成员们便会联系卖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举报,索取赔偿。

  低价商品被抢购,不发货又会招来顾客投诉,店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虚假发货。即提供给顾客一个物流单号,称已发货。可从发货之日起,相关的物流信息却始终无法查到。过几天后,卖家又通知顾客,快递弄丢了货物,由于缺货没法再为买家发货,直接退钱了事。

  捡漏族遇到这种情况会直接投诉快递公司,要是快递公司拿不出丢件的证明,那就表示卖家撒谎。不少出错的商家都表示遇到这种事很无奈。

  在聊天群中经常有成员晒出自己抢购到的订单号和数量,如一位新手抢购了好几百袋肉脯,不知怎么处理。群里的成员建议低价推销给当地的团购网站或者超市,销路肯定不是问题。

  

  网络维权遇法律空白

  

  某电商企业技术总监表示,在电商行业,由于供应链价格变化较大,目前很难依靠系统自动调节在线商品的售价,往往依靠人工完成,而人工操作就加大了电商出错的概率,导致电商网站经常出现“乌龙门”。

  据称,出现“价格乌龙”事件的电商网站,大多会采取直接取消订单的做法,并给予消费者一定金额的补偿,当然也有自掏腰包按照错误价格履行订单的情况。

  近来,国内几家大型网商的表现让人失望。“主动”取消订单,事后却说“缺货”,账单状态标示为“未处理”,强制删除订单等“卖家享有合同解释权”的霸王性条款……

  有关专家认为,按照合同法规定,消费者付款之后,买卖合同已经成立,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照合同发货,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维权。

  假定商家真的是“价格出错”,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应由商家自行承担,不应将风险转嫁给没有任何过错的消费者。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网购时代来临,很多与网购有关的纠纷日益增多,但相关法律法规却相对滞后,很多方面仍然是空白地带,法院在受理这类案件的时候也是“无法可依”,摸着石头过河。

  截至目前为止,已有的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中,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为多数,法规较少,法律则更少,这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的效力较低,直接造成了其适用范围和力度的不足。

  据称,相关纠纷只能按照《合同法》的内容来解决。但如果涉及的金额过大导致纠纷时,商家可以根据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理由提出异议,目前法律上还没有单独对标错价格的情况做出规定。

  根据近来此类纠纷的判例,只要法院认定网购合同成立,均判决商家依约发货。挂出低价图书引来众多消费者下单,当当网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兑现,导致全国千余名消费者集体实名维权。

  不久前,商务部网站的通知中要求网络零售商和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得单方面无理由取消订单,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或者为消费者退换货设置障碍,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网店诚信经营引关注

  

  事实上,国内大型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信誉的重要性。当当网相关负责人认为“错价在零售业很多,对网购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之前很多事件。”

  分析人士认为,网站遇到类似乌龙事件,应当积极与消费者沟通,甚至可以考虑爽快“买单”,并吸取教训把网站的系统维护工作做好,这样做收获的口碑肯定比利润更好。

  有的商家故意采取低价吸引消费者,增加网站点击率赚取流量。淘宝方面表示,卖家发布超低价商品骗取流量,最终却以各种理由不予发货,此举涉嫌欺诈,淘宝网经调查核实后,将对卖家店铺进行关闭。

  业内人士表示,网上很多“白菜价”的商品,多是卖家通过低价秒杀活动骗取买家钱财及个人信息,网民需要谨慎购买。

  针对网上的“白菜价”现象,民警表示,虽然这些商品的标价只有几块钱,对于买家来说损失不大。但相当一部分买家在付完钱后没有收到货也忘记申请退款。等到收货确认期截止,订单自动确认付款,积少成多,商家靠着这些粗心网友也能获得几百上千份的有效订单。

  民警坦言,相比于金钱的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或许更大。网友网购的用户名、地址、电话等信息会被不良商家获得,利用这笔信息资源,通过倒卖信息,商家很可能会赚得更多。

  对此,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为了防止网络上的个人信息遭泄露,消费者在填写收货地址时写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尽量留单位固定电话,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现在的网络购物,有太多商家缺乏诚信了,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似乎总是扮演着弱者,而一些由网购畸形催生的“捡漏族”,却正在利用商家的诚信,理直气壮的损害商家的利益,逐渐侵蚀着他们的诚信,而这个时候,商家的权益又置于何地?

  目前,网络购物还有很多法规覆盖不到的地方,消费者的利益尚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更别说商家。但网购诚信的正能量,需要买家与卖家共同自律维护,共同来建立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

  同时,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而已有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效力较低,直接造成了其适用范围和力度的不足。因此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