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融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十二五”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长三角快速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如皋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备着十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 如皋市高明镇政府 吴为
一、如皋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如皋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是承南启北、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境内拥有沿海高速、宁通高速、江海高速等3条高速;新长铁路、宁启铁路穿境而过,沪通城际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如皋市到上海仅需30分钟。由如皋通过苏通大桥抵达上海虹桥机场,通过崇启大桥抵达浦东机场车程分别为1.5小时和2小时;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如皋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方便快捷、物流成本低廉,让如皋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扎实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如皋已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为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等为新兴产业,机械冶金、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为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体系。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龙头企业熔盛重工是国家级造船基地,目前手持订单中国首位、全球前列,年应税销售额超百亿元,带动发展船舶及配套企业近百家。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企业实力,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完善的产业载体。如皋市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黄金地段安排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其中占地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核心起步区已基本建成,软件研发大楼、总部经济大楼、人才公寓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176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2011年服务外包执行额达3.2亿元,先后被评为省级软件园、省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012年又获批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优越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如皋市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从房租、税收、资质认证、人才引进和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和奖励补贴,对新落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参照工业用地标准给予价格优惠,凡涉及到本市范围的所有行政性收费一律免收,对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适当奖励,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全力营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如皋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产业结构来看,通信传输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软件开发服务、信息服务外包、动漫研发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产业产品来看,现有的软件产品大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中高端产品较少,特别是欠缺与主导产业转型相关联、具有带动作用的的优势产品和高端产品。从产业竞争力来看,软件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知名的大型软件企业和软件品牌,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
企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与南京、苏州、无锡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企业数量和规模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做硬件设备销售和简单的系统集成业务,真正具备一定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的企业还不多。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从而无法形成区域内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良性循环,导致人才留不住、市场打不开、技术上不去。同时,本地市场对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认可度不高,软件产业与地方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对接度不高。
软件人才有待进一步引进。造成企业综合实力薄弱的根本原因是软件技术人才缺乏。无论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难以适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软件研发人才匮乏成为如皋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瓶颈。由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起步晚,城市的总体发达程度不如南京、无锡等地,给予软件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小,造成对软件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
三、加快如皋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级软件园为中心,“十二五”末培育和引进信息和软件服务业企业500家,销售收入200亿元,成为上海服务外包转包基地、苏中地区服务外包领军城市、知名软件开发及呼叫基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系统操作服务和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研发设计、工业设计、游戏动漫与创意设计服务,数据处理、呼叫中心、采购、会计、审计等服务外包项目,积极发展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数字娱乐、网上购物、网络搜索、网络安全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培育辐射力强的信息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艺术品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以如皋软件园、宝林服务外包示范区、熔盛服务外包功能区、如城镇服务外包集聚区为代表的“一园三区”,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区。
以培优扶强为重点,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一是实施招大引强战略。积极引进与如皋产业关联度大的国内外大型软件知名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全市整体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群,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品。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重点扶持骨干企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好、有一定规模、具有发展前景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其他中小型软件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将如皋科技城建设作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规划为软件园、服务外包园、科技孵化园,以发展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科技孵化等相关产业为重点,努力建成适合软件产业发展,具备完整产学研产业链、商住办公各项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软件园区,规划建设2—3个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6个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构。在推进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软件创意人才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工作、生活、商务、休闲于一体的人性化“软件社区”。
以科技人才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产业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引进软件信息、物流管理、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特别是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对人才在研发经费、住房补贴、家庭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力求集聚更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我市职业培训教育机构,加快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鼓励软件企业开展软件人才实训,在软件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场所提供教学场所、实验设备和配套网络、生活条件。三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课程植入、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研发、项目委托研发、项目成果孵化、支持师生到园区创业等方式开展工作。
以政策扶持为保障,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服务业各类公共支撑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的集聚基地、信息软件产业重大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引进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在准入条件、土地供给、项目审批、供电、融资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性规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下限收取。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好重大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改进服务方法,提高行政效能,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低廉的商务环境。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内部建设,推行行业自律,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