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的投资价值一直不被市场重视,引发蓝筹抗争般呐喊——只有改变投资哲学和策略,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今日是2012年收官之战,决非蓝筹的灭绝末日。末日论与呐喊论,迥异的文化现象里,彰显着文化张力和投资内涵的高度默契统一。
蓝筹总是受伤者
今日,我和我的蓝筹兄弟们,将上演2012年收官之战。据估计和目测,沉湎在黄金十年的憧憬里,左右于2013年新年“1月效应”的行为心理,相信今天,我们蓝筹家族不会被大肆放空,2012年也将平稳地得以终结。
我们明白,今天一完,所有的财经媒体、数据统计机构、投资机构,将对资本市场进行2012年的总结,从以往年度的统计报告、投资报告来看,我们蓝筹家族,又将成为众人关注和差评的众矢之的。“业绩增长几成”“是否强于大市”“机构持仓多少”“投资评级怎样”将充斥整个网络。不过,市场经验表明,海量的投资信息,会带给投资者错误判断的负面影响。
在无数个你们看来,我们蓝筹背负着稳定大市的重任,却沦落为助涨助跌的工具,该涨时不涨,该跌时不跌,时常带给你们投资者市势好坏的假象。
不过,投资者和传媒机构,做出的诸如“蓝筹领跌”“蓝筹拖累大盘上涨”“蓝筹承压”“蓝筹弱势”等等此类评述,我们委实已经习惯。最不给力最令我们窝火的评价是,我们总是在市场高点时走高,以协助主力出货。
严格地说,这是对我们蓝筹不公平的审判,请不要从落井下石的角度,急于给我们盖棺定论。请相信我们,整个市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彼此影响,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物质空洞。
另外,一个最大的不公正待遇或许是,我们从未得到尊重和赞赏。当市场上涨的时候,你们评述的腔调,难得一致的是“某某板块推动大盘上涨,某某个股奉献多少个百分点”,完全忽略我们蓝筹家族的力量,让我们很受伤。
蓝筹无奈抗诉
我们不得不直面如此悲催的景况,我们必须强调,我们值得重视。
我们想呐喊的是,我们一直为投资者诟病,正是你们投资人自身买卖行为造成的恶果。让我们帮你回忆回忆,当我们处在整体市盈率极低、分红回报率远超美欧市场的时候,我们蓝筹家族仍然被国内投资机构、基金经理们弃之荒野,当我们存在严重股价泡沫、高市盈率的当口,我们仍然被你们各种投行、证券公司分析师、基金经理们过度分析和买入,最终造成我们被市场错误定价,成为投资的笑柄。
听闻华尔街上那些投资成功的私募基金经理,在客观评价自己的时候,总将投资成功的秘诀归功于自己信奉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在12月4日1949点到2234点的反弹行情里,与国内重金在握的投资机构、基金经理疲于自救相反,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颇有斩获,将新年红包提前收归囊中。
我们之所以被册封为蓝筹股,是因为我们业绩增长稳定、分红回报率高、公司股权结构合理、治理水平高。尽管我们也不得不面临经济周期下滑引起的业绩下滑这些现状,但比起那些被爆炒的“ST股”“主题概念”个股,我们的投资风险小得多,当你们在追逐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种的时候,请一定要记着“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句经典的投资哲学。等到深度被套,后悔莫及之时,请不要责怪我们蓝筹家族助跌大市。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蓝筹不是神,我们也会跟随大市走跌,也摆脱不了供给与需求的经济规律。当整体经济下跌周期来临,当市场规模扩大、供给增多,当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向自身的真实价值回归,当然这是拜你们投资者所赐。
蓝筹被抛弃的原因
追根溯源,我们蓝筹被抛弃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应该归咎于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们的喜新厌旧,追逐短期投资收益的策略。
有一种被定义为“时间偏好”的投资行为,深层次地影响着他们。较之长期投资,他们更倾向于追逐那些能够立即带来投资报酬的短期投资。在基金业绩增长、排名战、扩张资产规模等重压之下,基金经理不得不盲目跟从市场热点,喜新厌旧,采取快进快出的游资炒作策略,以望得到超高收益。也正是这样的投资策略,暴露出投资机构、基金经理投资哲学的迷失和方法的欠缺,也正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每年年末,基金经理纷纷以个人原因辞职跳槽。如此频繁的跳槽,其背后的原因是,规避年终业绩考核的压力,在考核之前离职,可以回避其个人任职期间造成基金糟糕的投资业绩这一事实,还可以延续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
纵观基金经理们的从业年限,大多不长,有统计称,他们的平均从业年限为3年左右。这也是他们投资业绩不高的一个原因。
我们被抛弃的深层次原因是,你们对客观的经济规律过度刺激、调整的结果。被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灌输成长起来的你们,过度地夸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意图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来挽救身处逆境中的经济周期。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周期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客观存在,货币政策的过度使用只会透支公司的未来业绩,寅吃卯粮的过度扩张,只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危机。
提请注意的是,现实版的欧洲和美国,就是一个寅吃卯粮的绝好例证。从2008年至今,欧盟一直处于经济危机的飘摇不定状态。欧盟成员国频繁上演的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的“财务悬崖”、刺激经济无果的QE3、QE4政策,正是欧美过度刺激经济、干预经济周期带来的恶性后果。
蓝筹不信末日论
我们决非自我炒作地骇人听闻,过度夸张,以引起你们投资者的关注,我们也并非有意宣扬如坊间流传的末日恐慌。我们,只是向你们描述一个客观事实,仅仅只是事实。我们坚信,引领市场并非我们蓝筹不可,但失去我们,市场一定会了无生气。
今天,是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不管是我们助涨还是助跌市场,我们蓝筹家族深信,今天绝对不会是资本市场的世界末日,传说中的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论,绝对不会在资本市场里甚嚣尘上般上演。突然消失的玛雅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葩,其再次闻名于世,想必与这次全球流传的末日论非主流相关。
你们投资者开玩笑说,玛雅人推算世界末日时,点错小数点,缩短时间周期。其实,玛雅人或许并没有算错,错的只是你们世人对文明一知半解的错误理解。在玛雅人看来,玛雅宣称的末日,也许是精神世界的烟消云散,而不是物质世界的灰飞烟灭。
请不要因为你们自身的不理解,就肤浅地批判伟大的文明,正如不要刻薄地对待深具投资魅力的我们——蓝筹家族。当然,我们没有神化我们的价值,你们投资人也不要盲从和迷信,需冷静分析和对待所有的文明,包括我们蓝筹的自我呐喊。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对世界末日恐慌的背后,象征着对美好生命的留恋和追求,而我们蓝筹呐喊的本原,也正是渴望带给你们美好生活的愿景。
这就是迥异的末日论与呐喊论,起源不同却殊途同归,也彰显着文化张力和投资内涵的高度默契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