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2蓝筹股投资价值仍未被重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者 秦小华 成都报道

  通过绩效指数与大市指数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截止到2012年末,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仍未被投资者重视。优质蓝筹股被劣质垃圾股驱逐,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期待2013年,蓝筹股能获得重大发展。

  

  蓝筹被劣质股驱逐

  

  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上,不少优质蓝筹股被投资者遗弃,中长期价值投资观念为获取短线投机收益所蒙蔽,优质股被劣质垃圾股驱逐。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下跌时,蓝筹跌幅比大市指数大;市场上涨时,蓝筹涨幅比大市指数小。

  从11月19日发布的巨潮系列绩效指数中,选取深证绩效指数(399655,简称“深证绩效”)、巨潮绩效指数(399398,简称“绩效指数”),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多由业绩优良的蓝筹组成)的走势对比,其强弱走势特征更能证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已形成价值投资环境,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否得到投资者的充分尊重和重视。

  众所周知的是,在上升周期中,如果绩效指数强于大盘,则充分说明市场投资风格更倾向于价值投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被投资者尊重,反之则说明市场投资风格更倾向于投机。在下跌周期中,如果绩效指数下跌的幅度弱于大盘指数,则说明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到市场认同,市场以投资为主,反之则说明市场投资风格以投机为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被市场抛弃。

  来自欧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也表明,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股票,上升周期中,其股价走势比市场指数更强,而下跌周期中,其股价比同期市场指数更抗跌,小于大盘的下跌幅度。

  巨潮指数公司发布的系列绩效指数,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获现率以及净资产派现率三种相对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分。系列绩效指数分别在深市与A股市场选取绩效评分较高的100家上市公司,构成深证与巨潮绩效指数样本股,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盈利能力、盈利质量与投资回报等方面具备可比性。

  从样本选择的标准看,系列绩效指数可谓优中选优,绝大多数应为业绩优良、增长稳定、投资回报率高的蓝筹股。

  

  蓝筹弱于大市指数

  

  为便于对比,选择两个不同阶段的时间周期,分别比较绩效指数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走势的强弱对比。即11月19日至12月4日,下跌周期阶段;12月4日至27日,上涨阶段。为简化方便,按周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数据计算。

  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19日至12月4日,在这一下跌周期中,巨潮绩效、深证绩效下跌幅度远大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而在12月4日至27日上涨周期中,巨潮绩效、深证绩效上涨幅度低于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超过上证指数,但明显弱于深证成指。(见表1)

  以样本范围扩大后的沪深300指数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对比,沪深300指数的下跌幅度比上证指数大,而上涨幅度比深证成指小,也同样表明,蓝筹的投资价值没有获得足够关注与重视。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沪深300指数均应该强于大市指数,不会出现沪深两大市场背离的情况。

  以上对比数据充分说明,截至2012年末,我国资本市场对成绩优良个股的中长期价值投资重视不够,市场多以概念炒作、投机为主,许多业绩优良、成长稳定的蓝筹股被市场投机者抛弃。

  

  清退劣质垃圾股

  

  蓝筹的投资价值被市场忽略,成因相当复杂。需要管理层通过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以建设和培育优良的投资环境,来解决蓝筹投资价值未被重视的问题。

  优质蓝筹的定价被市场扭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劣质垃圾股的低成本优势、重组预期,吸引市场追逐短期收益,从而分流和挤占掉优质蓝筹的发展空间。劣质股挤压优质蓝股的背后,是因为内幕交易、股票操纵等违法犯罪成本低廉。与内幕交易、股票操纵的高收益相比,低廉的违法成本完全可忽略不计。

  有经济学家认为,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制定严格的退市制度,减少行政调控,提高和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助于蓝筹的投资价值被重视。

  从成熟资本市场来看,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和自我调节纠偏功能很高,价值投资观念深入人心。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其2008年暴跌33.84%后,连续4年上涨,至2012年,已上涨出超过2008年13338的新高13661点。而同期,美国实体经济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恢复性增长。

  与美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性和纠偏能力太差、太弱。上证指数从2008年的最高5522.78点跌至2012年的最低1949.46,下跌64.70%,深证成指同期下跌60.14%。在长达5年的熊市期间里,整体市场没有像样反弹,牛短熊长特征明显,市场稳定性和自我纠偏能力有待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20多年来,退市公司总计3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2493家的1.5%。由此可见,大量劣质股不但没被退市,反而被有效保护起来。

  从新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看,新股发行控制不严格表现在,业绩变脸周期越来越短,上市半年即公告业绩变脸,而且,大量上市公司只融资不分红或者重融资少分红,其道德风险、社会责任缺失,极容易削弱整体市场平均分红回报率。

  某券商分析师指出,清理劣质股应与严控新股发行质量相结合,清理劣质股,需要制定完善的退市机制、借壳上市制度,对其零容忍。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提高市场的流通效率,主要体现在公平的交易成本,无障碍的自由流通制度。也就是说,平等的流通主体,以公平的交易成本,自由地在市场上流通。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具有的流通制度安排,包括解禁限售、大宗交易、融资融券、二级市场自由流通等制度。

  客观地评价,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几项流通制度,均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解禁限售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缓解大量限售股对二级市场的巨量冲击,但也限制着市场流通高效率运转,延长市场价格向公司的真实价值回归的期限,公司的真实价值难于被市场交易发现。

  大宗交易制度,目的是为巨大交易量、交易额寻找交易对手,但大宗交易常常采取折价交易,其成交价格,通常低于二级市场当天收盘价的10%以内。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但为交易双方提供利益输送的可能性,而且,还增加二级市场投资者风险。由于大宗交易者的成本具有明显的折价优势,可以更轻易地套现。

  融资融券的推出,尽管弥补了A股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制度缺陷,但融资融券设置了大量的限制条件,比如申请条件中,某些券商规定,最低资本金要100万,需要抵押品、A股开户时间限制、同期在证券公司的交易量达到多少等等。这些严格的准入条件,完全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此项业务。一些大机构可以利用融资融券放大资金并做空股票,而中小投资者只能从事单一的先买后卖的单边交易。

  同样的不公平交易,还体现在二级市场交易主体中不公平的交易成本上。据某证券成都营业部的业内人士介绍,就同一家证券公司,在交易佣金一项,上海地区新开户交易佣金不低于万分之五,而同期在四川成都,新开户的交易佣金不低于千分之一(万分之十),而且,证券业协会规定,各证券公司同一地区的相关营业部不能恶性竞争,私自降低佣金标准。如此明显的各地域不相同的佣金政策,客观地造成同一市场内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不一致。

  有市场人士评价说,存在瑕疵的流通体制,会阻碍市场的自由流通,加大流通市场的成本,延迟市场价格向价值回归。

  

  完善市场结构体系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主要表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以扩大融资渠道和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地区间交易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12月中旬,排队IPO的公司已达到830余家。830余家需要扩大融资渠道和建立场外、地区间交易市场来解决。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要直接融资(股权)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债券市场)搭配互补,场外、地区间交易市场的建立,本质上是要重视和加大民间资本融资,摆脱对资本市场的过度依赖。

  最近5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供给,而且,债券市场由于风险小、收益稳定越来越成为资金追求安全性的避风港。2008年以来,与股票市场走势完全相反的是,代表债券市场行情状况的国债指数(000012)与企债指数(000013)均走出一波大牛市。其中,国债指数从2008年的最低110.73点上涨至2012年的最高135.71点,上涨22.56%(按最高最低点计算,下同);企债指数从2008年的最低112.25点涨至2012年的最高159.41点,上涨42.01%。

  近十年来,我国民间资本发展迅猛,民间资本总额已达到30万亿元,但没有更多的融资投资渠道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表明,民间资本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已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70%以上,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农村转移就业源于民营经济,中国技术创新的65%、专业的75%、新产品的80%,也是由民营经济实现的。由此,建立场外、地区间交易市场,不但可以为巨大的民间资本寻找到投资去向,还可以缓解资本市场融资的巨大压力。

  2012年,虽然优质蓝筹的投资价值没有被市场投资者注意,但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绩效指数、深证绩效指数、沪深300指数,在被统计的上涨周期里,涨幅均超过上证指数,也暗示市场在跌出1949低点后,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得到部分投资者认同,希望在2013年,蓝筹股会获得更大的认同,价值投资观念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