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中,杨受成以9.6亿美元的身家排在第39位。虽然这类榜单很难做到绝对准确,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比起坐拥上百亿美元的香港四大家族,杨受成的财产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他的知名度却一点不输前者。
“人人都知道我和英皇,只是因为娱乐和电影。”杨受成说。
■ 任唯民
在香港商圈,杨受成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旗下的英皇集团迄今在香港已有5家上市公司,附属公司及分支机构约500间,雇员约7000人。
人生就像一块精确的表
出生于香港,成名于香港,聚积财富于香港。杨受成的人生轨道,就铺设在这个诞生了无数财富英雄的金融之城。与同辈的富豪一样,在他身上,你可以轻易找到香港痕迹。
翻开英皇集团的介绍手册,杨受成集团旗下8个业务板块一一呈现,从金融、地产到传媒出版、娱乐电影、饮食,英皇集团几乎覆盖了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
这其中,起家的业务是钟表。父亲杨成在1942年开设了“成安记表行”,作为家族长子,杨受成帮父亲把本行做大,并从1970年代开始,逐步拓展其他业务。
某种程度上,杨受成自己就像一块工艺精湛的钟表,他作息规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严格切分,由专门为他服务的主席办公室统筹。夏天,杨受成每周游泳五六次,冬天做气功、跑步,锻炼不会间断。
杨受成经常说,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块表。对于一块表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能停秒。
误打误撞进入娱乐业
“人人都知道我和英皇,只是因为娱乐和电影。”杨受成说。
他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1990年代初,朋友叶志铭请杨受成做担保人,去银行开了信用证,为名下的飞图唱片公司去美国买歌曲版权。但最终叶无力偿债,干脆把飞图唱片抵价给了杨受成。当时,飞图处于亏损状态,完全无力与进入香港的跨国巨头华纳、索尼等对抗,杨受成也没有任何娱乐业的经验,但他决心一试。
杨受成并没有着急去签巨星,因为觉得不合算。而对于新人,佣金高花费少。杨受成认为,只要用心培养,新人一旦红了,带来的回报会很大。
按这个逻辑,他开始物色未来乐坛的“鲨鱼苗”,其中有两个年轻人,此后成了香港娱乐圈的中流砥柱:一个是1996年签下的谢霆锋,当时他只有16岁;另一个是容祖儿。
飞图唱片在1999年更名为英皇娱乐,一年后上市,继而向电影、电视剧等业务拓展。目前制作发行的电影,已经超过百部。当年以唱片为主业的飞图,如今成了一艘承载着多项娱乐业务的航母,还不断有大明星空降登陆。
个人魅力打开成功之门
在采访中,杨受成反复提到“关系”这个词。在他的商业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关系”总是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他认为,娱乐业的门槛很高,而自己的成功之道,恰恰就是处理好了各种关系。“这是人为的生意,要靠人。有谢霆锋、容祖儿这一批人,你的生意当然就好做了。”杨受成从不避讳在公众场合表现对旗下艺人的喜爱。
除了旗下员工,杨受成和演艺圈的大佬也过往甚密,比如成龙,两人在1990年代就已一起做生意。“很多人都想跟成龙交朋友,但成龙不是你找到他,他就愿意跟你交朋友那种人。冯小刚、姜文、陈凯歌、张艺谋这些人,是不是一定要跟你交朋友呢?他们不需要。所以,(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上述几位导演的片子,杨受成均有过投资。至于2011年英皇与演员葛优达成协议,于5年内合作拍摄3部电影一事,杨受成只是淡淡地说:“我是用我的诚意跟他交朋友而已。”
他也懂得成人之美。周大福珠宝掌门人郑裕彤曾说起一桩轶事:周大福在澳门一家门店是租的,2008年原业主将其出售,周大福不慎错过,被杨受成买下。郑裕彤悔之不及,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打电话给杨受成,请求把业权转让。杨受成痛快地将店铺以原价转让。“这一行业就是大家互相给面子,你尊重人家,人家尊重你,其实做人、做生意都是这样。”
虽然在香港娱乐圈呼风唤雨,但杨受成承认,给他带来更多成就感的业务并非娱乐,而是金融和房地产,这也是英皇赚钱最多的板块。“其实我只投入10%到20%的时间做娱乐,虽然和涉及的资产相比,这个比例算多了。”
2012年9月14日晚,“英皇集团70周年志庆晚宴”在湾仔举行,李嘉诚、李兆基等商界最显赫的人物都来参加。对此,杨受成甚为自豪。“很多大老板都来了,包括钟表业的同行、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他们都是影响香港经济的那批人。”
内心中,杨受成更希望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而不仅仅是娱乐大亨。看起来,他更愿意和他的娱乐帝国保持距离,至少他从未出现在他的电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