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北部湾中外产业资本新聚集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李刚/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2020年。

  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一跃成为经济热土。6年时间里,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了两倍以上,以不到广西全区1/5的土地,不到1/4的人口,创造了1/3强的地区生产总值,近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一半的进出口额,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北部湾经济区这片神奇的土地,正在上演着北部湾奇迹。

  2012年1月至9月,北部湾经济区4市(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实际利用外资便达到了2.74亿美元,占广西全区总量的一半。

  “泛北部湾经济区因其突出的战略地位,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海外资本选择在这里投资的原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瑞贤说,在临海现代制造业、沿海港口、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方面,北部湾区域都存在巨大的商机。也有部分专家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外商对于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选择有其特殊性,如何利用这些外资迅速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是摆在以北部湾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区面前的机遇和难题。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勋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因此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拉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北部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当务之急”。

  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也有学者建议引用外资还应当注意应与该地区整体生产力水平保持一致,把推动外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作为长期的战略安排。北部湾区域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现有水平,尤其是高端技术人力资本匮乏的现实,重视引进更多的中小企业,鼓励并扶持这些企业为跨国公司发展境内加工基地提供配套,扩大“产业聚集效应”,从而保持其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如同所有的跨行政区域合作,如何协调各自关系,形成合力,事关合作成效。“广西经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在这样的地区设立北部湾经济区,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表示。

  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委会成立。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创举,意味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城市在经济意义上真正连成了一片。有了统筹协调机构,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协调管理机构体系逐步建立。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推进北部湾港口体制改革,实现港口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整合沿海高速公路、水利资源,组建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公司;整合南宁等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广西北部湾银行;创立广西北部湾沿海岸线利用联合审核制度,实行6个部门联合审核。在统筹协作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新局面迅速打开。此次采访中,记者对自治区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的成效感触深刻。

  2007年,自治区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将防城港、北海、钦州三港整合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统一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这种改变,不只是称谓,更是“错位发展”的新思路:防城港定位为综合性港口,钦州港是以临港工业开发服务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北海港则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

  2007年以前,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广西沿海的港口,属于三个不同的地级市,为了竞争货源,互相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吃不饱饭”。

  港口资源的整合,使北部湾港迈入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1年末,广西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港口吞吐能力1.37亿吨,是2005年的4倍,相当于6年再造了3个北部湾港。现在,北部湾经济区正在谋划建设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力争2015年建成3亿吨大港。

  搭建载体 培育产业

  “以广西为新基地,实施‘西进’战略,是珠江啤酒‘十二五’开局的重大举措。”珠江啤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方贵权对珠江啤酒布局广西十分看重,他认为在珠江啤酒的发展规划中,广西位于“西进”线路的核心位置。

  2011年5月,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投产,开始“西进”战略。珠江啤酒落子广西,正是看到这里蕴藏的巨大市场,而公司也将以广西作为“桥头堡”,辐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东盟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北部湾。广西也积极搭建载体,建设工业园区,招引企业落户,推动产业发展。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就是广西重点支持和打造的产业园区。园区以食品、轻纺为特色,是每一届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和项目落户载体。目前,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投产和在建企业250家,项目投资近300亿元,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不仅在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其他地域,积极搭建载体、培育产业,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重要方向。

  在北海,当地重点打造的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已成为当地电子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仅用了4年时间,就引进电子企业36家,2011年创造产值135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进入爆发式发展时期。

  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珊讲道,当初公司考虑来北海,就是看中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当地紧靠东盟的广阔市场。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北海的支柱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302亿元,预计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而在毗邻北海的钦州,年轻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才不过几个月。2012年4月1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掀开了中马两国合作的新篇章。这也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我国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园区。

  就在几个月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当地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征收平整了2000多亩的土地,花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条近1公里的中马大街,实现了临时服务中心大楼封顶。今年6月17日,通过成功举办吉隆坡推介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吸引了总投资21亿元的清真绿色食品加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等四个项目签约入驻。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重点规划建设的14个重点产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引进工业企业951家。2011年底,完成工业产值2005亿元,占北部湾经济区工业总产值的37%,有7个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龙头”带动 经济腾飞

  “钦州的临港临海工业2003年左右才真正起步,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大项目的带动。”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洲告诉记者。

  在钦州,提起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项目尽人皆知。该项目从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10年9月8日正式竣工投产,总投资151亿元,是广西迄今为止投产的单项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400多亿元工业产值,年实现利税47亿元。

  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项目的投产,给钦州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项目本身,更体现在项目的强力带动作用。钦州石化产业园以该项目为龙头,按照石油化工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无机化工产业链、生物化工产业链等规划布局,2011年内完成工业产值670亿元。

  “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项目不仅改变了钦州的工业结构,对改变整个广西经济结构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黄洲认为。

  在北部湾经济区,近些年来不断布局的大项目,正如一个个“龙头”,强力带动着北部湾经济迅速腾飞。总投资630亿元的千万吨级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广西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钢铁基地项目是广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产业项目,也是当前防城港要重点推进的两件大事之一。防城港的加快发展,必须要靠这样的龙头项目带动。”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颇为兴奋地谈道。

  实际上,近几年来,已有不少大项目布局防城港,如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已经开工,成为西部地区首座建设的核电站。众多大项目的开工,让当地受益匪浅,这个边陲小城的人均各项经济指标迅速跃居广西的前列。

  北海铁山港工业区在中石化北海异地改造项目和北海诚德镍业公司两大龙头项目的带动下,从零起步,2011年已完成工业产值91亿元,2012年将达到400亿元。其中,今年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一季度税收占到北海全市当季国税收入的58%,预计今年税收将达38亿元。

  伴随着中石化、中石油、中电、富士康、印尼金光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和著名民企纷纷落户,伴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资本的新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