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市场调迁,青白江,这个成都二圈层唯一不与中心城区接壤的区县,已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成为“西南最大的建材、机电商品集散基地和成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将商贸物流做成“千亿产业”。与此同时,成都市新都区也要建五金机电城,这与青白江的目标重合,两个区如何竞争?合作或许更有作为。
11月15日,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北部物流建材管委会副主任陈晓林,拿到一份最新的园区项目综合统计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份以“追加投资”为鲜明基调的统计:青龙建材城投资额从8亿元增至12.8亿元,追加投资4.8亿元,金茂五金机电市场追加投资15.5亿元,英祥建材城追加投资33亿元……入驻园区的9家投资企业,追加投资额56.5亿元,总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此前,青白江,这个成都二圈层唯一不与中心城区接壤的区县,已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成为“西南最大的建材、机电商品集散基地和成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将商贸物流做成“千亿产业”。陈晓林解读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北改’带来的市场调迁机遇,机不可失”。
调迁中的“争夺”智慧
成青金快速通道,将化身一条新的“商贸大道”。目前,这条“黄金通道”上聚集的五金机电、建材、金属材料、物流等专业市场已多达二三十个,被业内评为“造富军团”。
没人预料到,成青金的繁荣来得如此之快。转折发生在今年2月。成都市宣布启动“北改”工程,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快专业市场调迁,今后“绕城高速以内不再布局任何批发市场”。
青白江敏锐地感觉到了发展的机遇。今年4月底,青白江就举办国际物流商贸高峰论坛,邀请大批知名学者、专家,纵论“北改”机遇和产业发展,承接市场调迁的迫切溢于言表。青白江“急”得有理:大型批发市场,看起并非高端,但在创造税收、扩大就业、增强城市影响力方面作用不容小觑。1986年,成都首个专业化的消费品批发零售市场挂牌“荷花池”,后来规模、效益稳居西部集贸市场之首,日成交额上千万元。
“与二圈层其他区县相比,青白江区位优势有限,只有把资源优势用到极致。”陈晓林说,荷花池市场因成都铁路站而兴,青白江亦有铁路资源,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布局于此。毗邻的新都,同样有独特优势,以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公路港、西部城际配送枢纽和城市配送中心为目标。承接市场调迁,新都也要建五金机电城,这与青白江的目标重合,两个区如何竞争?合作或许更有作为。今年5月,同处成都北部的两区召开党政座谈会,谋划在行政区域界线不变的情况下,对青白江-新都工业集中连片发展区、青白江大型商品市场边界项目用地形状进行规划调整,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更宏大的目标,是共建成都北部新城和城北中心。为此,双方将充分发挥产业和物流优势,大力吸引主城区专业市场进驻,共同打造大型专业市场片区,通过联动发展,打造西部现代物流中心。
承接中“国际化”再造
绣川河畔,大型工程机械轰鸣不绝,高达10米的幕墙玻璃正在吊装上一座两层高的水泥框架建筑。这是兴建中的中益吉城·五金机电大市场创意体验馆,面积将达6000多平方米。“我们正在面向全球招商。”据项目投资方负责人顾茂介绍,该五金市场采用德式建筑风格,将使用物联网技术,使客户全程跟踪物流状况,即使在网络交易中,也可通过摄像头查看实体物品。
顾茂认为,蜿蜒的绣川河是吸引品牌商家入驻的优势,“沿河规划商业配套、会议场所,还有一个五星级酒店在建。”更核心的优势在对面: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和集装箱中心站已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物流能力,其近期设计运能为135万标箱,远期为250万标箱。
定位高端和产业升级,让成都的此次市场调迁隐现国际化大市场的雏形。今年11月份,万贯组织五金机电企业先后赴马来西亚、泰国参加国际五金类展会,而确定在万贯五金机电配送大市场设立的“国际馆”,同样包括马来西亚馆、德国馆、韩国馆、亚太联合馆等。
10月27日,由成都城北旧青龙建材市场迁建的青龙(国际)建材装饰城开业,吸引近千家商家进驻。开业当天,“朝贺”的客商和消费者,多达两万人,首日营业额就超过了1亿元。目前,包括大港陶瓷建材城、青龙建材城在内,青白江区已开业的大型专业交易市场有4个。在新都区,西部首家工程机械专业市场——元贞国际机械城刚刚开业。据不完全统计,承接市场转移的重点区域,新都、双流、青白江、龙泉驿,在建或已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多达36个。
打造全新经济增长点
陈晓林刚刚向青白江区规委会递交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的立项申请。
目前,青白江区还没有一家投入使用的五星级酒店。但在成都北部物流建材配送中心内,即将兴建的五星级酒店就有两个。专业园区正催生“城市综合体”。“我们按照‘产城一体’理念做出的规划受到好评,商家对配套的需求非常旺盛。”陈晓林分析说,园区内9大市场总计有4万个铺面,“就算每个铺面一个人管理,园区至少就有4万人,再加上客流量,说10万人都打不住。”
对于青白江而言,商贸物流业是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双千亿”产业中的一极。今年1—9月,青白江区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94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居二圈层第二,并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市场商圈”。按照规划,到2016年,青白江区将实现物流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商贸业营业收入800亿元以上,服务业总体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这绝非空谈。顾茂测算:仅五金机电大市场,建成之后就可以容纳5000户商家入驻,市场建成开业5年内,将培育年营业额在1亿以上的商户200户,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商户300户,年营业1000万元以上商户500户,并可向社会提供约3万个就业机会。
尽管并非承接市场调迁的重点区域,三圈层的彭州,亦希望把握机遇,为成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