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王友利的路上,遇到一家苏州创投公司的经理。前一天,他是从苏州赶来,想找丰立合作。同行的路上,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找上丰立。
他说,因为这是一家专业且低调的企业。在他看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并且做到专业的企业非常难得。他对丰立调查的结论是:这家创立于1995年的企业,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地成长,“丰立的这种成长,不是建立在其他的投资领域,而是一直专注在实业上。”
见到王友利时,记者把这话重复给了他。听完,他乐了。
对于作为浙江丰立机电公司掌门人的王友利来说,低调似乎刚好契合他目前的状态,“有时候,只有低调了,才能更专心”。
“现在,曾经那种用力探求的存在感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时间的紧迫感,开始从心底浮起。目前的紧迫,主要就是怎么比拼行业巨头。”王友利说。
据了解,丰立现在已经拥有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浙江泰昌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丰立气动工具有限公司、中国丰立(香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4个实体的自营进出口企业。总资产超2.7亿元,员工已达650多人,其中技研人员100多人。
短短的10多年时间,取得如此不凡的业绩靠什么?王友利说:“没有什么窍门,就是抓产品质量,抓专利研发。”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绝不能流出厂区
据台州商报报道,丰立在专利研发上不断投入,2007年,该公司研发的3个新产品荣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并受中国齿轮行业协会邀请,作为2个组长单位之一,参与《中国小模数螺旋伞齿轮国家标准》的起草。
采访厂里的老职工时,有人说起了一件事情。
2005年,由于齿轮热处理技术把握不当,当着公司600多名员工的面,王友利把那批质量有缺陷的齿轮砸掉了。
“看着董事长把产品砸掉,大家心里都有些失落。”员工说,也正因为这样的举动,当年,通过技术攻关,齿轮热处理技术很快攻克。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决不让缺陷产品流出厂区。”王友利说。
“谁砸丰立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这是王友利另一句常说的话。
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的新产品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工业级气动工具生产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大、全球第四的小模数螺旋伞齿轮企业。
自主创新
比拼业界行业龙头
在王友利看来,2006年是丰立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丰立顺利实现了厂区搬迁,并建立了企业技术与测量中心,生产、研发能力空前提高。
为抢占行业发展高地,丰立先后引进了德国西门子、日本岗岛的生产设备和瑞士的检测设备,7000多万元的设备中,数控化率达到50%。与德国博世、美国百得、日本牧田等国际顶尖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交流,50%以上产品出口国外。
目前,丰立已拥有英马、优世、九岛等数十个自主品牌产品。另外,丰立又有小模数双曲面齿轮、小模数弧齿锥齿轮、FD-2800气扳机,其中小模数双曲面齿轮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自主创新,使丰立机电有限公司在国内小模数伞齿轮行业中脱颖而出。
办企业不仅是为赚钱
更要有梦想
很多人用“自信”形容过王友利。他看上去是个斯文的读书人,身上有那种典型的技术人员的气质——非常骄傲,非常聪明。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讲话条分缕析,有一种漫不经心的神气,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同时,他又对细节要求很是严苛。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友利对于办企业,有了另外一种考量:“不能只把企业看成一个赚钱的工具,做企业要有梦想。”
而王友利的梦想便是要做行业的领头羊,替代日本、韩国的产品。“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王友利说。